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今(15日)開會,討論「法庭程序的輪候時間」。文件引述司法機構政務處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在已提交不同級別法院審理逾230宗國安案件及2,350多宗反修例案件中,司法機構分別已完成處理約86%及96%。司法機構政務處並指,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審期超出預計,2022年起導致約60宗刑事案件要重新排期。
司法機構政務處的文件則指,在原訟庭提訴的刑事案件數目(包括反修例案件、國安案件及其它刑事案件),於2022至2023年期間,由223宗上升一倍至446宗;至2024年更增至452宗。今年上半年,在原訟庭提訴的刑事案件數目為211宗。不過文件並無個別列出反修例案件、國安案件的數目。
原訟庭於2024年完成處理371宗刑事案件,及16,604宗民事案件,較過去5年(2019至2023年)的平均數量分別高20%及22%,亦是自2019年以來原訟庭結案數字最高的一年。截至今年6月底,原訟庭已完成處理共207宗刑事案件及9,367宗民事案件,較2024年同期分別高37%及20%。
另外,文件表示,原訟庭處理的機密雜項法律程序案件量顯著上升,其中部份是近年日益增多的反修例/國安相關案件所致,主要涵蓋按照機密程序處理的交出令申請。有關個案在2019年起,按年分別有340、440、545宗、883宗,到2023、2024年分別回落到749、698宗。今年截至6月底有351宗。
司法機構政務處指原訟庭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在6月為362日。並指,主因是刑事案件(包括國安案件及其它刑事案件)持續湧現,及每宗國安案件須由3名刑事法官審理的安排。
上訴案件平均輪候116日
另外,源自裁判法院上訴案件量,由2023年的496宗上升至2024年的506宗。平均輪候時間仍未能維持在90日目標範圍之內,截至今年6月底,相關平均輪候時間為116日。文件提及司法機構將透過聘用短期司法資源等,以加快處理這類案件。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一般較複雜,預備時間、審期較長。過去有多宗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的審期超出預計,導致約60宗原本已排期於2022年至今年6月之間聆訊的刑事案件需要重新排期。
至於區院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繼續受到近年所處理相當數量的反修例案件影響。雖然區院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仍未達標,但已從2023年高峰時的442日大幅縮短至2024年的397日,及至今年6月底進一步縮短至331日;但是仍然與100日的目標有距離。截至今年6月底,由區院負責處理共369宗反修例刑事案件中,355宗(96%)已經結案,預期反修例案件對刑事案件平均輪候時間的影響,將會逐步減低。
至於裁判法院方面,文件僅提到反修例和國安案件大部份已審結,輪候時間的有關影響逐漸減退,截至今年6月底刑事案件的平均輪候時間已達標(少年法庭提出控告的案件除外)。
文件亦表示,大部份餘下的反修例案件及國安案件已排期於2025及2026年進行審訊,預期這些案件對其它法庭程序平均輪候時間的影響,將會逐步減少。@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