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16歲的許家愷風塵僕僕從台灣飛抵紐約,他帶著自己創作的一支中國古典舞《若風行水》來參加2025年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9月13日,他登上了複賽的舞台。一身青衣,手持黑扇,白色的紗穗在空中飄動。

「我沒有想過得獎。」許家愷說,「我是來學習的,我的夢想是去神韻跳舞。」一支舞蹈之後,許家愷講述了他三年的學藝過程以及這個舞蹈的創作初衷。

許家愷7歲時看了神韻演出,從此以後每年都看,「每一場神韻都給我震撼。」特別是當他看到演員與天幕互動、上天入地的時候,「每一次都有靈感與願望,就想自己跳舞,也想像他們一樣。」

就是這一念,讓許家愷克服了最初劈叉的痛苦,達到今天這樣隨時一字馬的程度他整整花了2年的時間。

「對我最難的就是軟度和表現力。」許家愷說,「我覺得跳舞對我來講很困難,因為要確保每一次都沒有失誤,每一次都做到最好。」

在《若風行水》舞蹈中,許家愷想表現一種風行水上的自由瀟灑。

「這是我自己查資料看到的,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詞,它給我一種山水畫的感覺。」他說,「所以我沒有特別去想舞姿,我的重點是在舞姿之間的動作的連貫上,就像風行水上一樣自由,比較放鬆、沒有拘束的感覺。」

在技巧展示中,許家愷特別選擇了一個柔和的樂曲,但配上了孔武有力的舞蹈動作,讓人體會到一種剛柔相濟的境界。

「劇目和技巧展示一點也不一樣,前者更加無拘無束,跳的就是自己,後者比較規範。」他說,他承認自己在複賽中並沒有達到平時的「忘我」的狀態,「因為我剛才很緊張」。

雖然還沒有系統地學過傳說中的「身帶手、胯帶腿」的技術,許家愷表示,他自己有時候也能夠體會到一些皮毛。

「那時候覺得那個手自己出去了,會有一種這塊(肩部)被鎖住的感覺。也就是這塊不是你自己想動的,而是你心想讓它這樣,它就自己做了,不是你發力,如果這塊發力我覺得會變僵。」

許家愷看到,比賽中的選手實力都很強,具有強大的表現力,舞台經驗也多,這些都是他學到的,「這就是一種收穫了。」他說。

在學習中國古典舞的三年中,許家愷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尊重別人,有原則,就是有道德約束」。他認為這些價值觀會成為他人生中的「指南」,讓他「受益終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