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已經有22自貿區,12年來,各自貿區並未發揮出自由貿易的作用,因為仍在中共管控之下。現在,中共研究大陸、香港和澳門建立單一自貿區,在「一帶一路」、地緣政治衝突和經濟與金融風險的框架下,單一自貿區的風險更為突出。香港政府財政赤字嚴重,俗稱「明日大嶼」的交椅洲填海工程已經擱淺,而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可以預見,單一自貿區將令香港被迫付出代價。

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套法律體系

在筆者看來,歷史總在不經意間,為一場早已開始的悲劇寫下註腳。日前,在香港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中共商務部副部長鄢東透露,當局正在研究推動大陸、香港、澳門三地共建「單一自貿區」。

官方將單一自貿區包裝並宣傳是粵港澳深化融合的超級機遇。按照官方的解釋,單一自貿區是指由於在一個主權國家之內,有兩種基本制度、不同的關稅區乃至不同的法律體系。其特點是分屬不同基本制度、不同關稅區域、不同法律體系、不同貨幣制度。即大陸、香港、澳門在行政區域劃分上有「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套法律體系」。

但是,要理解這個「單一自貿區」對香港的真正含義,人們必須先看清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共治下所謂的「自由貿易區」,從來都與「自由」無關。

中國22個自貿區的「自由」幻像

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以來,12年間,中國大陸已經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了多達22個自貿區。從沿海城市到內陸的新疆,幾乎遍地開花。按照官方的說法,這些自貿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但是,這些自貿區更像是政策優惠的「盆景」,而非制度變革的「苗圃」。它們的核心運作邏輯,依然是中共牢牢掌控下的清單式管理。以「負面清單」為例,其本質並非清單之外皆可為,而是清單之外暫且允許,但最終解釋權歸中共所有。資本的自由流動?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管制紅線從未放鬆。資訊的自由流通?更是天方夜譚,無形的「網絡防火牆」在自貿區內同樣密不透風。

這些所謂的自貿區,最多只能算是招商引資的「示範看板」,通過一些稅收減免和流程簡化來吸引企業入駐。它們從未敢觸及真正的「自由貿易」核心:獨立的司法仲裁、無管制的資本流動和不受審查的資訊環境。

如果連境內城市的「自貿區」都如此下場,又怎能幻想一個包含香港和澳門在內的「單一自貿區」,會得到中共真正的自由授權?這不過是一場精心編排、自欺欺人的表演罷了。

政治盤算下的「強行融合」

將香港、澳門與大陸捏合成一個「單一自貿區」,這在經濟與法律邏輯上,無異於要將水與火強行融合,其背後暴露的是完全壓倒經濟理性的政治盤算。

首先,是法治基石的衝突。香港的靈魂是沉澱百年的普通法體系和司法獨立,這是全球資本對其信任的根本。而中共的法律體系,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在「單一自貿區」內,當涉及商業糾紛時,誰的法律說了算?是香港的法院,還是北京的一紙行政命令?答案不言而喻。任何形式的司法融合,都將是對香港法治的致命一擊。

其次,是國際金融地位的存廢。香港是全球金融的自由港,資金自由流動。大陸則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像一個高壓鍋。打通兩者?要麼是大陸的金融體系被洶湧的資本外流衝垮,要麼是香港被套上資本管制的枷鎖。中共絕不敢冒前者的風險,那麼結果只剩下後者。

在地緣政治方面,這個構想更是中共在窮途末路下的一步險棋。隨著中美對抗加劇,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連接東西方的角色已基本終結。中共似乎決心將香港徹底「內部化」,使其服務於「一帶一路」和「國內大循環」戰略。但一個被大陸化、失去國際信任的香港,對於早已因「債務陷阱」等問 }而聲名狼藉的「一帶一路」倡議,又能提供多少真正的價值呢?恐怕只會讓整個計劃顯得更加可疑。

代價的預演: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

如果說「單一自貿區」的風險還停留在理論層面,那麼香港政府最近的表態,則預演了被迫融合所要付出的代價。

面臨嚴峻財赤問 }的香港政府,為了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決定不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俗稱「明日大嶼」的交椅洲填海工程,也不會制定時間表。

負責「明日大嶼」項目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書面回覆立法會工程界議員盧偉國9月10日提出的質詢時表示,基於項目推展時間會放緩並且還未有具體安排,本屆政府任期內未具備條件開展填海工程。

港府的表態,意味著「明日大嶼」計劃已胎死腹中。香港的財政惡化的原因之一,正是中共政治高壓的直接後果。摧毀了投資者信心,導致資本和人才雙雙出逃,樓市長期低迷,政府最依賴的賣地和稅收收入隨之下降。換句話說,是政治「癌變」導致了經濟失血。而現在的代價,就是放棄「明日大嶼」,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

「北部都會區」緊鄰深圳,其一切規劃都圍繞著「融入大灣區」,中共就是要把香港變成深圳的附屬區和後花園。

香港被迫付出代價

從22個名不副實的大陸自貿區,到充滿政治算計的「單一自貿區」構想,再到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一條清晰的邏輯線已經浮現:中共正在以「融合發展」之名,行「全面管制」之實,系統性地瓦解香港的獨特性和自主性。

所謂的「單一自貿區」,一旦真的推行,將不會帶來任何額外的自由,只會將大陸那套管制、審查和不確定性,全面覆蓋到香港的土地上。屆時,香港付出的代價,是其作為國際都會的全部未來。

當繁華散盡,香港這顆曾經的東方之珠、國際金融中心,或許真的只剩下作為「大灣區某個城市」的模糊印記。@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