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來自中國大陸的一位朋友說,最近不知甚麼情況,不少禁書都開始在大陸網站售賣,這其中就包括兩年前下架的《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

2023年10月16日,大陸各大網站、新華書店、民營經銷商突然接到一則通知,要求儘快下架《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並安排退貨事宜,理由是「印製問題」。

這顯然是個蹩腳的藉口。下架的原因是,大陸社媒圈很多人在轉發《崇禎》這本書的封面圖片。該書封面有這樣的字句: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這樣的字句無法不讓人聯想到當下的中共黨魁,這或許也是人們紛紛轉發該書圖片的原因。

該書作者是2023年去世的中國明史學會顧問、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陳梧桐,介紹這是一本「考據嚴謹認真,文風通俗優美,帶讀者回到波瀾壯闊的明末,看懂崇禎如何亡國」的力作。

不過,據說現在在大陸售賣的書名已經改為《崇禎傳》,封面也少了那句引發聯想的字句。如此自然可以降低人們的聯想,但該書沉寂了兩年後重新上架,還是不簡單的。

「崇禎」是大明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也因此,明思宗又被稱為「崇禎帝」。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殺死自己的數位嬪妃後,走進內苑,又登上了煤山(今景山公園),以發覆面,與追隨自己的宦官王承恩雙雙在山上自縊身亡。他在衣帶中留下的遺書中寫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中國歷史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滅亡。

從崇禎遺書中仍心繫百姓看,他並非是一個不關心百姓疾苦的皇帝。事實上也是如此。崇禎即位後,他重振朝綱,迫使禍亂朝綱的魏忠賢自盡,並剷除了閹黨對朝政的干預,同時採取措施鞏固政權。他心懷理想,勤政節儉,勵精圖治,希望重振大明輝煌。而且,史家研究表明,明朝的皇帝並不貪婪,崇禎帝也不是一個殘暴的皇帝,政府對百姓的剝削也並不嚴重。

那麼,崇禎是如何「亡國」的呢?《崇禎》一書簡介中這樣寫道:他謀求富國,但斂財自用,坐視軍費虧空;意圖強兵,但加派三餉,致使民不聊生;欲平黨爭,但偏聽偏信,加深群臣矛盾;謹慎用人,但多疑善變,終冤殺袁崇煥……讀者通過財政、黨爭、軍事、用人……可以看懂崇禎皇帝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

而《明史》對於明朝滅亡的看法是:明自從世宗以後,綱紀逐漸衰頹,到神宗末年,已經廢弛到了極點。雖有剛明英武之君,也難以振肅。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婦人和宦官竊其根本,濫施淫刑,忠良慘遭橫禍,萬民離心,即使不想亡國,可又能怎麼辦呢!

明朝末年持續不斷的天災正是來自上天的警示,昭示著明朝走向滅亡是不爭的事實,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即使是崇禎帝。如明朝滅亡前,南京明太祖的孝陵夜晚傳出哭聲。南京是明朝的發源地,明太祖朱元璋葬在此地。明朝的根基之地出現如此異象,明朝滅亡確實不遠了。不久,欽天監奏報帝星下移。

一句話,就是天意如此,上天已經宣判了明朝政權的死刑,崇禎帝再怎麼折騰都無濟於事。

在許多人來看,習近平與幾百年前的崇禎帝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習在2012年上台後,也曾力圖刷新吏治,推行「依法治國」;也曾任用改革派,與西方交好;也曾喊出「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也曾發出「直搗黃龍」,要拿下禍國殃民的江曾……

然而,與崇禎一樣,習同樣因為任人不明,聽信了江派佞臣王滬寧之言,選擇保黨之路,並對美國等國採取強硬外交姿態,昏招連連。在其破除黨規,第三次連任後,所任用官員皆是惟命是從者,習開始指點所有領域,十分勤政,並再次整肅軍隊。也就是說,此時中國所有的問題都全部繫於習一身。

習的第三任期也是最新一個任期奸臣當道,官員離心離德,陽奉陰違者、躺平不作為官員越來越多,習所信任的人則越來越少。而且黨內暗流不絕,經濟、社會等各種問題此起彼伏,百姓怨聲載道,西方國家也加速與中國在經濟科技等多方面脫鉤……此外,異象不斷,上天頻頻示警,坊間關於習亡中共的說法也在流傳。

正因為習與崇禎有著太多相似之處,習懼怕民間將其類比,於是下架《崇禎》一書也就在所難免了,而這恰恰折射的是習及其追隨者內心的虛弱。

而自去年7月三中全會習傳出中風消息後,習在黨內、軍中權力喪失的傳聞也從未斷絕,種種跡象也似乎在證實這並非空穴來風。大陸包括《崇禎》等一些禁書被解禁,是不是也在側面證實習派控權大不如前了呢?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