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在「1+」機制下設特別通道(快龍),加快審批較緊急的藥物。衞生署署長林文健今日(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特別通道的初步目標是在100日內完成對新藥物的審批,之後會在檢視可否再壓縮時間。

被問到特別通道如何會啟動。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若病人病情緊急,且沒有其它可選擇的藥物,就會啟動特別通道。他指現時已有類似機制,但主要靠個別醫生個人去提出,並由其承擔專業責任,不過盧認為這種機制不理想,故希望規範化為一個正式的快速審批機制。

「1+」機制在2023年推行,盧寵茂指已有14款新藥經「1+」機制審批並在港註冊,當中7款已進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甚至被納入「專用藥物」,市民可以低價購買。

林文健補充,特別通道的初步目標是在100日內完成對新藥物的審批,之後會再檢視可否再壓縮時間。

已有114宗個案屬第三層轉介給精神科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恆常化中學的以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並在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試行。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指,非常重視精神健康上的預防,無論在家庭學校、朋友、人際關係方面。三層應急機制於2023年12月推行,去年11月改進,初步評估顯示學校普遍歡迎該機制,而且該機制對受精神困擾學生有一定幫助。

她透露,在去年11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有287宗個案經第二層機制轉介給校外支援。同期有114宗個案屬第三層,由校長轉介給醫管局精神科專科,當中有7%屬緊急個案,57%屬半緊急個案。

《施政報告》亦指要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承認外科的新症輪候時間不理想,可達90多個星期。她說上遊方面,部份不需要看外科的病人會分流到普通科門診或基層醫療,部份穩定的舊個案亦未必需外科門診跟進,可以結束個案或轉介到基層醫療覆診。她表示未來會增加人手和服務量,並檢視流程和效率。

被問到衞生署有關兒童使用社交媒體指引的具體內容,相關指引會否淪為空談。林文建回應,青少年的健康很受使用電子屏幕和社交平台的影響,對此感到擔憂。超過60%的學童每日使用超過2小時電子屏幕,10%因而放棄社交活動,有3%學童在過去一年曾遭網絡欺凌。學童或因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而缺乏運動,導致過重、肥胖,亦可能影響學童的專注力和情緒等。

他表示會設立專家小組,就如何在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上,與使用電子屏幕和社交平台取得平衡,希望小組在年底前召開首次會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