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同事出去吃飯。餐廳完全自助,工作人員只負責將飯菜裝盤並擺放到取餐櫃枱。顧客取餐之後,在結賬處有自動掃瞄設備,刷卡付款即可。
第一次去吃飯時,我覺得新鮮,因為幾乎不需要對話就完成取餐付款流程。後來,新鮮感過去,開始懷念有人交流的好處,最起碼可以詢問菜的味道或者所用的食材。在流水線式的選餐過程中,只能憑視覺選菜。
食物畢竟是用來吃的,講究口感。靠眼睛只能看到菜式的模樣,看不到味道。好看的菜不一定好吃,好吃的菜不一定好看。憑視覺判斷,註定會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回顧自己的選菜經歷,已經失敗多次。
有一次,我看到一份炒雞蛋,呈穗狀排列,十分精緻。我以為雞蛋的味道和家裏做的差不多,就取了一盤。結果,嘗了一口,發現雞蛋居然是甜的。我從沒吃過甜雞蛋,努力幾次還是沒能吃下去。
還有一次,看到一份烤鴨,賣相十分誘人。我以為鴨肉應是烤得皮焦肉嫩,就取了一份。結果,等到吃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樣子。肉質堅硬,我沒法把肉與骨頭分開,吃起來很費勁。最後,只能浪費一多半。
與朋友聊起選菜的尷尬,我說希望既有服務員交流,又有流水線自動化的便捷。她開玩笑說,全靠自己猜測去選菜也算是驚喜啊,就像開盲盒。想想朋友的話,我認為有道理,生活哪能盡如人意,我們需要靈活一點。
今天取餐時,看到一份紅燒肉,配有切得碎碎的蘿蔔樣的菜。菜的賣相再普通不過,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取。但看周邊的菜都是魚,而我又不愛吃魚,就果斷取了紅燒肉。取的時候沒期待這盤菜多好吃,嘗了一口居然十分驚喜。
紅燒肉鬆軟可口,肥而不膩。所配的菜不是蘿蔔,而是醃製過的筍乾,每一小塊都很有嚼頭。我最後吃得乾乾淨淨,沒有浪費一點肉和菜。這大概是我在這家餐廳吃到的最好吃的菜了。用朋友的話說,是開到寶貝盲盒了。
以前老用眼睛判斷一道菜是不是好吃,然後又抱有期待去品嚐,結果總不理想,認為自己選餐失敗。這次不再看菜式的賣相,只是根據需求選了一道葷菜,沒有任何期待,居然吃到可口的食物。
總之,避開眼睛的判斷,反而有了更好的結局。這似乎揭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道理。眼睛給我們指引的同時,也會給我們一定誤導。要進行準確而理性的判斷,是需要親身實踐的。所以,偶爾避開眼睛的判斷,也許會找到驚喜……@ #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