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於9月13日以193埃(angstrom)的極紫外光波長拍攝到的太陽,表面看起來展現出一個巨大的心形圖案。(SDO/NASA)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天文台拍攝到太陽在面對地球的一側出現巨大的心形圖案,彷彿是在對地球表達愛意。

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在網站上公布了拍攝到的太陽圖片,其中一張於世界時(Universal Time, UT)9月13日12時07分拍攝的圖片(如置頂圖所示)顯示,太陽表面出現一個巨大的心形圖案。

據ScienceAlert網站報道,這張圖片中的心形圖案其實是太陽的冕洞(coronal hole),也就是日冕中的黑暗區域。太陽磁場在這些區域打開,使不斷從太陽吹出的太陽粒子風更容易逸出到太陽系中。

該圖片是SDO以193埃(angstrom)的極紫外光波長拍攝的,在可見光下無法看到這個心形圖案。這些黑色區域比周圍的電漿(又稱等離子體)溫度更低且密度更小,在紫外光下觀察,它們看起來就像大片空洞狀的黑暗斑塊。

美國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於9月13日以193埃(angstrom)的極紫外光波長拍攝到的太陽,表面看起來展現出一個巨大的心形圖案。(SDO/NASA)
美國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於9月13日以193埃(angstrom)的極紫外光波長拍攝到的太陽,表面看起來展現出一個巨大的心形圖案。(SDO/NASA)

當這些太陽粒子風接近地球並與高緯度大氣層中的氣體發生相互作用時,就會導致極光的出現。

其它形式的太陽活動也會產生這種效果。比如說,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指日冕中的物質向外大量噴發)所引發的風暴也會產生壯觀的極光。

《大紀元》此前報道,SDO在6月4日也曾拍到太陽的冕洞看似眼睛和嘴巴,很像面露驚訝的表情。那個嘴巴的寬度相當於5個木星並排在一起。

像這樣的冕洞只是太陽活動的一個面向。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最近發表的報告顯示,自2008年以來,太陽風強度逐漸增強,隨著第26個太陽活動周期的到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比預期更劇烈的活動。

NASA指出,最早的太陽活動追蹤記錄始於17世紀初,當時包括伽利略(Galileo)在內的天文學家對太陽黑子進行了計數並記錄它們的變化。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較冷、較暗的區域,這些區域通常與太陽活動增強有關,例如太陽耀斑(solar flare,或稱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

NASA的科學家持續追蹤這些太空天氣事件,因為它們會影響太空船和太空人的安全、無線電通訊、全球定位系統(GPS)甚至地球上的電網。#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