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賢臣。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十八路總管。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無不舉薦在位,盡其抱負。所以天下太平,萬民安樂。

山東博州茌平縣有個才子叫馬周,父母雙亡,一貧如洗,以致到三十多歲還沒有娶妻。他自幼精通書史,有學問、有志氣、有謀略,樣樣過人。只因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懷才不遇,猶如一條神龍困於泥淖之中,飛騰不了,只好每日借酒消愁,一醉方休。

當時博州刺史叫達奚,仰慕馬周的才學,便聘請他當本州官府學堂裏的助教。到任那天,眾秀才帶酒過來道賀,馬周喝得大醉。第二天,刺史親自到學堂請教,見馬周還沒有醒酒,大怒而去。馬周醒後,慌忙去衙門謝罪,被達刺史訓斥了半天,垂頭喪氣地回來。可是,他雖然被刺史訓斥了一頓,仍是惡習不改,每遇到學生們來求教,便留下一起喝酒。他的俸錢,都給了酒家,可還喝不夠,就去學生家蹭酒(藉故趁機白喝)。

一天,馬周喝得大醉,兩個學生扶著他回家。恰好遇到達刺史的轎子,轎夫叫馬周讓路。馬周酒喝得多了,連刺史都認不得,瞪著眼睛罵人。達刺史見他醉得不像話,只好當街又訓斥了他一頓。第二天,馬周酒醒後,學生勸他去謝罪。他嘆口氣說:「我只因孤貧無援,想著這是個做官的台階,才屈志於人。現在因為好酒,屢遭羞辱,有甚麼臉面再去乞求人家的憐憫呢?這個助教的官兒,不做也罷!」說完,便把公服交給學生,讓他送還給刺史,仰天大笑,出門而去。

然而要到哪裏去呢?馬周自己都不知道。他想著到州府都沒有甚麼意思,還不如去京都長安,萬一遇到哪個公卿丞相賞識,被舉薦上去,還能有個出頭之日。於是,他便起程趕往長安。一個月後,馬周來到了新豐。這日,天色已晚,馬周就挑個大客店,走了進去。恰逢一夥商販帶著一輛輛車馬,馱著貨物,也到客店安歇。店主王公出來迎接,安排房間,堆放貨物。眾商販各自落座,點酒要菜。小二哥跑來跑去,好似走馬燈一般忙。唯有馬周,冷落坐在一邊,沒人睬他,心中忿忿,便拍案大叫:「主人家,你好欺負人!難道我不是客人,為甚麼不來招呼我?」

王公聽見,趕緊過來:「客官別生氣,那邊人多,只好先安頓他們。您是用酒,還是用飯,只管吩咐。」馬周說:「我一路行來,很久沒有洗腳了,想討點熱水用用。」王公十分為難:「鍋都佔著,要熱水得再等一會兒。」馬周也不計較:「既然這樣,先上酒來。」王公問:「您要多少酒?」馬周指著對面大桌子上那一夥商販說:「他們要多少,我就要多少。」王公大吃一驚:「那五位客人,要五壺好酒呢!」馬周道:「也要五壺吧!飯菜隨便上點。」王公吩咐小二,熱了五壺酒,擺在桌上,又送來幾盤菜。

馬周自斟自飲,大概喝了三壺多,喝不下去了。他讓小二拿來洗腳盆,把剩下的酒,都倒在盆內,脫下靴子,伸腳去洗。店裏的客人看了,都感到很詫異。王公也暗暗稱奇,知道他不是平凡人,就安頓他住下了。

第二天,王公早起結賬,打發客人們起程。馬周身無分文,便脫下狐裘,遞給王公,算作酒飯錢。王公覺得馬周是個慷慨的人,狐裘又太貴重,堅決不接受,說:「客官這次不方便,下回補上就是,這個可不敢領。」馬周見王公不接受,就要來筆墨,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古人感一飯,千金棄如履。匕箸安足酬?所重在知己。
我飲新豐酒,狐裘不用抵。賢哉主人翁,意氣傾鄉里。

寫完,他在後面寫上「茌平人馬周題」。王公見他有才華,心中十分敬重,就問:「先生現在要去哪裏?」「想到長安求功名。」王公又問:「有熟悉的寓所嗎?」馬周搖搖頭:「沒有。」王公說:「先生這樣的才華,一定可以功成名就。但長安物價很高,您沒有盤纏,在哪兒安身呢?老夫有個外甥女,嫁到那裏萬壽街賣饅頭的趙三郎家。老夫寫封信,介紹先生到她家住吧!這兒有三兩白銀,送你做路費,請不要嫌少。」馬周感激他的情意,只好收下。王公寫完信,遞給馬周,送他離開。

白居易有詩《新豐路逢故人》描寫馬周在新豐旅途鬱鬱不得志的景象:

塵土長路晚,風煙廢宮秋。相逢立馬語,盡日此橋頭。
知君不得意,鬱鬱來西遊。惆悵新豐店,何人識馬周。

鬱鬱不得志的馬周到了長安一看,真是花花世界,十分繁榮。他直接打聽到萬壽街賣饅頭的趙家,把王公的信投遞進去。原來,這趙家世代靠賣麵食為生。前年主人趙三郎病故,妻子王氏在家守寡,開始管理店面。她就是王公的外甥女,年紀雖然三十有餘,仍然豐豔勝人。

王氏開始拋頭露面賣饅頭時,有一天被神相袁天罡看見了,不禁大吃一驚,歎道:「這個婦人面如滿月,唇若紅蓮,聲響神清,山根不斷,乃大貴之相,他日定為一品夫人,如何屈居此地?」

後來,袁天罡無意中和中郎將常何提起了這件事。常中郎知道袁天罡相人從來不會錯,就想娶王氏做妾,於是吩咐管家以買饅頭為名,每天到她店中糾纏,勸說王氏嫁人,王氏聽了,只是一笑,並沒放在心上。

卻說馬周到來之前的一天晚上,王氏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匹白馬,自東而來到了她店中,把店中幾屜饅頭一口氣吃了。自己去追趕,不覺竟跳上了馬背。那白馬忽然變成火龍,衝天而去。醒後滿身發熱,覺得這個夢很奇怪。恰好就在這一天,王氏就接到舅舅王公的信,說是介紹個姓馬的人借住。她見來人竟然身穿白衣,想起夢來,心中大為疑惑,就留他住下,一日三餐,慇勤供給。那馬周吃她的,住她的,竟然十分心安理得,絕無謙遜之意,而王氏也始終如一,對他十分恭敬。

當地有一夥無賴,見王氏是個漂亮寡婦,常常出言挑逗,後來見她正氣,才不敢再招惹。如今,這幫傢伙見她留個遠方的單身客在家,就開始說三道四,傳出許多難聽的話。王氏是個正經人,聽到風言風語後,就對馬周講:「我原本想再留您,可寡婦家,人言可畏。先生前程遠大,應該找個好去處,早日出人頭地。如果在這裏浪費光陰,實在是太可惜啦!」

馬周道:「小生倒情願給人做先生教書,但無處可投啊!」話剛說完,就見常中郎的管家,又來買饅頭。王氏想到常中郎是武官,一定少不得文士相幫,就問管家:「我這裏有個親戚馬秀才,飽學之士,想在這裏找個事做,不知道你家老爺現在要不要請先生?」

管家回答:「真要請呢!我馬上去稟告我家大人。」原來,那時唐太宗下了聖旨,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上奏章,直言得失。常中郎也是五品以上官員,應該上奏章,正要找個飽學之士,為他代筆。恰好管家回來,將王氏的話說了。常中郎喜出望外,立刻寫了請帖,派人牽馬去迎接。於是,馬周別了王氏,來到常中郎家。常中郎見他儀表非俗,非常尊重,立即上酒菜款待,打掃書房,安頓他住下。

次日,常中郎取出白銀二十兩,綵緞十匹,親自送到書房中,作見面禮。他把皇帝下聖旨求奏章的事,和馬周商量。馬周說:「這個不難!」立即取來筆,一揮而就,寫了二十條建議。常何看後,歎服不已,連夜命人抄寫整齊。

第二天早朝,常中郎把奏章進呈御覽。太宗皇帝看罷,條條稱讚,就問常中郎:「這樣的見識,不是愛卿能有的,愛卿從哪裏得來的?」

常中郎跪在地上,口稱:「死罪!這的確不是臣的建議,是家裏先生馬周所作。」

唐太宗追問:「馬周在哪裏?馬上宣他來見朕。」

太監馬上到常中郎家,宣了馬周去見駕。馬周到了金鑾殿,行過大禮。唐太宗問他:「愛卿何處人氏?曾經做過官沒有?」

馬周回答:「臣乃茌平縣人,曾為博州助教,因為不得志,棄官遊於京都。今天得覲天顏,實出萬幸。」

唐太宗大喜,立刻拜馬周為監察御史,欽賜袍笏官帶。

唐朝名臣馬周畫像。(公有領域)
唐朝名臣馬周畫像。(公有領域)

北宋馮山的詩《再和》寫道:「三術起商鞅,一言貴馬周」,正是描述了馬周遇明君唐太宗,得到賞識重用的這番景象。

馬周穿上了,謝恩而出,仍回常中郎家,拜謝舉薦之恩。常中郎大擺宴席,舉杯道賀。到晚上酒散,常中郎不敢再委屈馬周住在書館,就吩咐僕人備轎子,送他到親戚王氏家去。馬周忙說:「王氏不是我的親戚,只不過是借宿在她家而已。」

常中郎聽後,大吃一驚:「御史公有家眷嗎?」馬周搖搖頭:「慚愧!因為家貧,所以至今沒有娶妻。」常中郎感嘆道:「袁天罡曾相王氏貴為一品夫人啊!萍水相逢,便是天緣,御史公如果不嫌棄,明天下官就去做媒怎麼樣?」

馬周感激王氏招待慇勤,也有這個意思,就說:「若得先輩玉成,深感大德。」當晚,馬周仍住在常家。

次日,馬周又同常中郎面君。當時突厥反叛,唐太宗正派四大總管出兵征剿,命馬周獻平定反叛的策略。馬周在金鑾殿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句句都中了皇帝的心意,又被授為給事中。常中郎舉賢有功,賜絹百匹。常中郎謝恩出來,帶了隨從,騎著馬直接到了饅頭店外,請王氏出來相見。

王氏還以為常中郎帯著百匹絹來,是要強迫她作妾,急忙躲進去,不肯出來。常中郎派管家找來個鄰居家的大媽,將為馬周求親和馬周得官的始末,都託她傳話進去。王氏才知道那次白馬化龍的夢果然應驗,此乃天賜姻緣,不可違也。常中郎把御賜的百匹絹,當成聘禮,替馬周行了聘;租下一所大宅子,叫馬周住下。擇了個吉日,馬周便與王氏成了親,文武百官都來道賀。

馬周自從遇到太宗皇帝,皇帝對他言無不聽,諫無不從,不上三年,馬周做到吏部尚書,王氏被封為一品夫人。新豐旅店的主人王公聽說馬周發跡,特地到長安拜見。他先到萬壽街探望外甥女,卻找不到饅頭店,問過鄰居,才知道外甥女多年前已經守寡,現改嫁給了馬尚書。王公非常高興,趕緊到尚書府中投帖子。

馬周夫婦知道王公來訪,親自出來迎接進去,設酒款待。王公在馬家住了一個多月,告辭要走。馬周贈他一千兩白銀,王公不肯接受。馬周說:「牆上的詩句還在,一飯千金,我怎麼可以忘記呢?」王公這才收下,道謝而回,後來成為新豐的富民。

再說達奚刺史,因母親去世回鄉守孝三年,服滿到京都候官,才知道吏部尚書是馬周。他因為過去曾得罪過馬周,不敢去吏部報名候官。馬周知道這件事,連忙派人請他相見。達奚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到尚書府請罪。他拜倒在地,口稱:「有眼不識泰山,伏請恕罪。」

馬周慌忙扶他起來,說:「那時因酒誤事,是馬周不對。刺史之責有理,哪裏有錯?刺史不必再放在心上啦!」幾天後就舉薦達奚為京兆尹。京都的官員見馬周度量寬宏,無不敬服。

後來,馬周終身富貴,與王氏偕老,後人有詩歎云:

一代名臣屬酒人,賣䭔(音同堆,餅類食物)王媼亦奇人。時人不具波斯眼,枉使明珠混俗塵。

唐太宗曾賜飛白書予馬周曰:「鸞鳳衝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大力讚賞馬周輔國的才幹與忠心。馬周於貞觀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歲,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即位,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年中,配享高宗廟庭。馬周之子馬載於唐高宗咸亨年間累遷吏部侍郎,善於甄別人才選拔官員,為人稱道。#

資料來源:《喻世明言》《舊唐書》《新唐書》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