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5月底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原定今年7月底向立法會匯報進度,但一直未有進展。環境及生態局今日(23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減廢回收策略要「因時制宜」,提及因為「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香港正面臨多重挑戰,以及經濟轉型帶來壓力,又考慮到現屆政府推行的各項減廢回收工作已經收到明顯的效果,因此將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早前表示,將在下周一到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討論垃圾徵費計劃。根據當局今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過去數月收到的意見清楚反映,當前的經濟充滿挑戰。經濟轉型帶來的壓力,也是社會不支持現階段實施垃圾收費的重要背景和原因。當局又指,需要避免相關政策為市民和商界,特別是中小企和基層市民,帶來額外負擔。又表示應該因時制宜,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才可以達到整體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文件指政府在2024年5月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計劃,政府委託了第三方民意調查機構進行電話調查,指社會上不同媒體和機構亦有做民意調查,多項調查結果都顯示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在現階段不贊成推行垃圾收費。調查亦顯示有超過九成受訪市民表示願意主動參與減廢回收。文件指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政府的優先工作是設置更便利的回收設施,及加強減廢回收的宣傳和教育。

政府又指,過去數月收到不少來自物業管理、飲食及清潔業等界別代表的意見,均表示雖然贊成推動減廢回收,但是現正面對人手不足和經營挑戰,不希望政府急於實施。

另外,環保團體綠惜地球表示,理解大環境對香港的挑戰,但擔心香港可能無法達致《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中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40%至45%的目標,影響香港邁向碳中和的步伐。又表示,每噸廢物的堆填成本已由2013年的191元漲至2023年的367元,十年升幅高達92%,而石鼓洲焚化爐燃燒每噸垃圾的成本更高達816元,倘任由廢物量高踞不下,只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

他們認為,政府去年在加強公眾教育及宣傳的工作上未見成效,市民仍未能清晰辨明收費的真實原因。若要市民對減廢政策有信心,可由政府處所帶頭實施,並累積推行經驗,聯同已經有所準備的業界一同推行,以成功案例說服大眾參與。

去年局方趁垃圾收費,擴大社區回收網絡,無論是社區配套還是減廢意識都大有改善,廚餘回收更備受民間歡迎。綠惜地球認為,既然官方判斷減廢風氣和回收配套已經成形,根據局方資料亦有九成受訪市民願意主動參與回收,政府在技術上已具備實行的基本條件。相反,如欠缺經濟誘因,無論是社區回收,還是源頭減廢,民間參與的風氣恐無以為繼。@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