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旦肩膀活動受限、伴隨輕微疼痛時,常陷入「到底該休息還是該活動」的困惑。物理治療師潘家豪(Duke)提醒說,完全不動雖然能暫時減少不適,但長期下來反而可能導致關節囊發炎、沾黏,甚至演變成俗稱「五十肩」的冰凍肩。他提供了自我檢測的方法,並分享四招肩關節修復運動。
休息還是活動?
一些人肩關節不適,擔心越動越嚴重。應該休息還是活動?關鍵在於辨別肩關節所處的狀態,再決定合適的處理方式。潘家豪認為,是否繼續活動可用急性期及疼痛指數來區分。
- 急性期:例如關節受傷後1至3天,此時身體正處於發炎、腫脹階段,應以保護為主,避免過度活動。
- 急性期後:脫離急性期後,可依疼痛指數來判斷。潘家豪表示,用0分至10分(從不痛到最痛)來評估疼痛指數,當疼痛程度不超過3分,例如有發酸、緊繃感、輕微痠痛或刺痛,即做動作時可以承受的疼痛,這時可以開始嘗試簡單動作,維持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沾黏。
自測肩關節活動度
潘家豪表示,醫生通常會先透過X光排除骨性問題,再評估肩膀活動度。自己在家中也可以透過以下三個動作測試,協助判斷關節受限的情況:
1.前抬手:手臂自然下垂,手肘伸直,手臂向前舉高,理想角度可達140度至180度,若僅到90度就感覺疼痛、痠痛或緊繃,則表示關節受限,需要加強。
2.側抬手:手臂自然下垂,手肘伸直,由身體側邊打開抬起,舉至90度即雙臂與地面平行,再將雙臂舉至耳朵旁,即打開180度,觀察過程中是否有疼痛感。
3.手肘彎曲旋轉:雙手側抬至與地面平行,手肘彎曲90度後,將手肘外轉(前臂向上抬)及手肘內轉(前臂向下落),測試關節的靈活度。
四招肩關節自我修復
在三個面向的肩關節活動度測試後,若檢測確認僅是輕微受限,潘家豪提供了四個自我運動復健方法。
1. 肩外展訓練(牆面輔助)
Step1:找一面牆,將背部、臀部靠牆,但頸部不需要貼牆。
Step2:雙臂貼牆打開,手臂沿牆上抬至90度。
如果雙臂在30度至90度區間打開時,能順利完成,就可以進階到下一個練習。
2. 進階肩外展訓練
Step1:在前一動作基礎上,手肘稍微往內縮。
Step2:固定手肘後,再慢慢上抬手臂至90度以上。
這樣運動,可以確保訓練到肩胛骨。
3. 旋轉關節活動度
Step1:同樣在第一個動作的基礎上,大臂貼牆,小臂抬起與大臂呈90度。
Step2:將小臂往上轉,嘗試貼近牆面,若中途感覺緊繃即可暫停練習。
4. 彈力帶旋轉肌群訓練
Step1:站姿,雙臂手肘彎曲呈90度,雙手握彈力帶兩端,拳眼朝上。
Step2:雙拳往外撐開,保持張力,但手肘不可張開。
Step3:維持張力下,慢慢將手臂往上推90度,直至大臂與地面平行,再慢慢放下。
這個動作主要訓練「旋轉肌群」,有助於改善圓肩、駝背,以及提升肩關節穩定度。
肩關節受限不等於是要「完全休息」,應依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活動量,再搭配自我修復運動,有助於改善肩關節問題。若懷疑是五十肩或疼痛持續加劇,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協助。@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