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9月23日),台灣首次單方面對一個國家實施晶片出口管制,限制向南非出口半導體,理由是南非當局的行為破壞台灣公共安全。分析認為,此舉意味著台灣開始利用晶片優勢,反制中共在國際上削弱台灣存在的企圖。
長期以來,中共一直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的參與,並利誘台灣盟友轉而和北京合作,以此孤立台灣。
本周二,根據台灣經濟部公告,銷往南非的集成電路、晶片、內存晶片等47項貨品,出口前須先經過經濟部核准。
此舉反映台灣的經濟影響力,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生產著全球大部份最尖端的晶片,這些晶片對汽車、人工智能和工業生產至關重要。
利用經貿政策 實現外交目標戰略?
彭博社9月24日報道,據一位知情的台灣官員稱,晶片限制反映台灣當局越來越多地利用經貿政策,以實現外交目標戰略。因討論敏感問題,消息人士不願透露姓名。此人補充,其它不友好國家也可能受到類似措施的制裁。
「通過利用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的地位,這看起來像是台北試圖在世界舞台上建立自主威懾力量。」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對彭博社表示。他補充,展望未來,其它國家政府將會以台灣為例,實施類似政策。
近年來,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已成為美中之間核心戰場。美方不斷向荷蘭、南韓和日本等盟友施壓,要求其加強晶片出口管控,以阻止高端晶片及其技術流向中國。
隨著賴清德在應對中共挑釁方面變得更加強硬,中國或許最容易受到台灣晶片管制的影響。今年早些時候,台灣將華為公司和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禁止這兩家公司獲取關鍵晶片廠建設技術。
中共對台灣此舉表示不滿,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周三在北京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台灣對南非的行動「蓄意破壞全球供應鏈」。
台北技術、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分析師Cathy Fang對彭博社表示,南非的政策仍處於「通知期」,表明台灣政府正在留出談判空間,必要時可能會做出調整。
「全球對本土半導體製造的推動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其驅動力來自更廣泛的戰略考慮。」她補充。
事件起因及後續影響
南非於1997年與台灣斷絕官方關係,轉而和北京建交。此次爭端核心是台灣駐南非代表處被迫遷址。
台灣外交部周二表示,這一決定是在南非當局試圖降低台灣駐南非代表處的級別,並迫使代表處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遷至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之後做出的。
台灣表示,南非在2023年主辦中共黨魁習近平出席的金磚國家峰會後不久,就開始向其施壓,要求其在2023年將駐台代表處從首都遷至約翰內斯堡。近幾個月來,南非一直在加緊施壓,因為它正在為11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做準備,預計中共黨魁將出席此次會議。
另一位因事涉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官員表示,晶片限制措施旨在促使南非政府就台灣代表處搬遷事宜與台灣進行談判。
由於北京方面不斷向各國施壓,並進行利誘,要求台灣盟友斷絕與台灣的關係,以換取與北京的關係,台灣目前僅剩12個正式外交夥伴。此外,台灣與其它國家的非正式交流也受到越來越大的來自中共的壓力。
彭博社報道,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東北亞高級分析師威廉·楊(William Yang)將台灣對南非的出口限制行動描述為純粹「自衛」,且可能會激發一些地區的團結。
他補充:「此舉甚至可能促使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深化與台灣的供應鏈合作。」#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