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中共在全國範圍內對招投標領域開展腐敗運動,以2012年11月(十八大召開月)為起點,對工程建設、政府採購、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國有企業採購等四大領域,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問題線索,並按程序受理查處。

江西與內蒙首先發布了公告。7月28日,江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公告,明確自2025年起,面向社會徵集自2012年11月以來依法必須招標項目的違法違規問題,受理期限延續至2026年12月31日。公告強調,凡涉及黑箱作業、圍標串標、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行為,均在受理之列。

緊隨其後,內蒙古自治區多地在8月相繼發布通知。錫林郭勒盟林草局公告指出,現受理2012年11月以來四個領域項目的相關投訴舉報。阿拉善盟公布了舉報電話與郵箱,受理期為2025年8月至2026年12月31日。察右前旗等地也給出受理起止日期至2026年12月31日,顯示整治行動在自治區內各地展開。

據接近地方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大陸一些官員私下都在問,為甚麼要倒查13年,不是更早?這一政治訊號讓他們很緊張,有的擔心自己會被牽出來,有的則覺得地方可能是想藉機表忠心。不過,這些說法目前沒有官方回應。

政治分析人士汪小平在接受採訪時說:「2012年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習近平當上總書記,反腐就被提到一個很高的位置——『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嘛。那時候他提』老虎、蒼蠅一起打』,老百姓聽了都挺振奮的,以為這回要動真格的。」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可問題是,十多年下來,你看,好像越反越腐。真正大的貪官其實不怕反腐,或者說他們有辦法對付。這才是關鍵。」

汪小平認為,把倒查起點定在2012年11月,不僅是一個政治歷史上的分界線,也是在釋放一種制度化訊號。他說:「江西、內蒙古的公告,文字裏都明確寫了這一時間點,這已經不只是執法層面的事了。背後肯定有政治意味。其他省份的官僚,對此可能是有點抗拒的。」

輿論也普遍關注,為何倒查十三年,卻沒有再往前追溯到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時期?

另一位學者張成(化名)分析說:「這個啊,更多是一種政治姿態。習近平上台之後,反腐就是他最核心的政治工程。那倒查當然要從他上任開始算。通過設定時點,把制度化反腐和現任領導直接捆在一起,也能凸顯他的合法性和延續性。」

他補充:「這次『倒查13年』,其實也能看出來,地方有官員在向上表忠心。」

消息人士則表示,如果真的往前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甚至更早,那就麻煩大了。不僅時間跨度太長,資料很多都沒法保存下來,而且還會牽扯到江澤民、胡錦濤時期的高層,政局可能就不好控制了。以2012年11月為分水嶺,是相對穩妥的選擇。

對於江西、內蒙古出台的時間界限政策,北京一家央企投標部門經理劉先生直言:「老實講,很多十年前的資料都早就歸檔甚至找不到了。到時候怎麼取證,這真是個難題。可話說回來,這風聲一出,當年有點權力的人,哪怕只是收過點小禮物,比如一部手機、幾瓶茅台,都開始坐立不安。」

他補充:「招投標一直是腐敗的重災區。現在倒查十三年,意思很明確,就是告訴大家:不管是舊賬還是潛規則,都要一一清算。」

不過,也有律師發出提醒。華東某律師事務所的陳律師說:「要是全面翻舊賬,程序正義肯定會有爭議。我的觀點是,倒查還是應該重點放在大額工程、關鍵領域,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全面撒網。」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大規模「倒查」。澎湃新聞曾報道,雲南在煤炭資源領域搞過「倒查六年(2014年以來)」的專項整治。內蒙古也曾在涉煤領域開展過「倒查二十年」。

一些人權律師提醒,倒查十三年充其量只是「治標」,沒法真正解決制度本身的問題。他們強調,制度性的腐敗才是根源所在。#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