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9月25日),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季度報告顯示,截至第二季度,全球債務總額已攀升至337.7兆美元的歷史新高,主要受全球金融環境放鬆、美元走軟和主要央行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所推動。

該報告的題目為「全球債務監測:全球債務市場的劇變—人口統計、去全球化、脫碳化和數碼化」(Global Debt Monitor: Seismic Shifts in Global Debt Markets – Demographics, Deglobalization, Decarbonization and Digitalization)。報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債務增加了21兆美元,達到337.7兆美元。中國、法國、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的債務規模增幅最大,部份原因是美元走軟。自今年以來,美元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貶值了9.75%。

全球債務激增 與疫情時期相當

報告說:「此次債務增加的規模,可與2020年下半年疫情時的增幅相比,當時應對疫情的政策導致全球債務空前飆升。」

從債務與GDP比率(衡量一國償債能力的指標)來看,加拿大、中國、沙地阿拉伯和波蘭的增幅最大;而愛爾蘭、日本和挪威的債務與GDP比率有所下降。

總體而言,全球債務與GDP的比率在緩慢下降,目前略高於324%。然而,新興市場的債務與GDP的比率卻攀升至242.4%,創下5月上一份報告下調後的新高。

新興市場在第二季度的債務總額增加了3.4兆美元,突破109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債券市場壓力加劇

報告表示,在2025年的剩餘時間,新興市場面臨近3.2兆美元的債券和貸款到期償還的壓力。

報告說:「今年上半年,新興市場政府債務比率大幅上升,最明顯的是智利和中國。」

報告警告,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國的財政壓力可能會加劇,並且需要警惕所謂的「債券監視者」,他們是拋售財政狀況不佳的國家債券的投資者。

短期借款將增加

報告還強調了對美國債務的擔憂,目前短期借款佔美國政府債務總額的20%,約佔美國國債發行量的80%。

報告說,對短期債務的依賴增加,可能會加大央行維持低利率的政治壓力,進而威脅到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