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中醫師、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劉冬梅曾帶領學生在醫院進行實習。一位68歲的西語系男性病人因突發呼吸急促與胸悶入院,醫院診斷為「急性呼吸困難原因待查」,血氧僅有92%,但胸片卻未顯示肺部感染發。

劉醫師詢問後得知,病人一個月前失去太太,長期陷於悲傷。三天前,他突然感到呼吸不順暢,而且越來越嚴重,只能吸氣不能呼氣,感覺有東西壓在自己胸部,快要窒息死了。

劉醫師向學生解釋,中醫有「悲傷傷肺」之說;學生補充「喜勝悲」,提醒病人多接觸快樂事物以化解哀愁,病人深表認同。隨著家人陪伴、外孫帶來笑聲,他的情況很快好轉。兩周後,劉醫師再見到他時,他已恢復精神,準備出院。

中醫如何看「肺」

肺、氣管、喉嚨與鼻腔相通,因此最容易受到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若肺的正常功能受損,就會出現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醫生表示,中醫看待肺的角度很全面,肺不只是限於呼吸,還可以調節體液平衡、免疫反應、情緒健康。

肺與體液平衡

中醫認為,肺「通調水道」,意思是肺有幫助體內水份流動的作用。肺能將津液布散至全身皮膚與毛孔,維持皮膚滋潤與防禦功能,並透過排汗來協助調節體溫。如果肺的功能不足,水份就可能積在體內,出現浮腫或痰多;如果肺過於乾燥,則可能出現口乾、鼻子乾裂、皮膚乾燥、乾咳。

肺與免疫反應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肺氣充足,能將「衛氣」(相當於人體防禦能量)布散全身,使皮膚毛孔緊閉,抵禦外邪。皮膚也屬於肺的管轄範疇,被視為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

現代醫學也認識到,肺是許多免疫相關疾病的主要發生部位,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都與免疫反應失衡有關。此外,肺部感染如肺炎、COVID-19瘟疫往往能迅速引發全身免疫反應。

肺與情緒健康

中醫講「肺在志為憂」,肺主管憂傷、悲傷的情緒。當肺氣充足的時候,情緒就平衡,肺氣虛弱的時候,情緒就容易失調,表現為憂傷、悲傷和焦慮。

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一項研究表明,在55名重度哮喘患者當中,49%有焦慮症,31%有抑鬱症。

與此同時,調節情緒也有助養肺。中醫有「常笑宣肺」的講法。笑一笑能使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人在笑的同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

肺主皮毛:養肺就是養顏

與西醫僅將肺視為呼吸器官不同,中醫所謂的「肺」範疇更廣,不僅涵蓋呼吸系統(鼻腔、氣管、肺),還包括皮膚與毛髮。這是因為中醫強調「肺主皮毛」,肺氣的盛衰直接影響皮膚、毛髮健康。皮膚被視為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面對慢性濕疹、蕁麻疹、過敏性皮膚病等患者時,中醫師不僅依賴外用藥膏,而是從調養肺功能入手,讓皮膚「內外一起恢復健康」。

 

健康肺

肺功能受損

皮膚

潤澤有光澤,毛孔緊閉

乾燥、斑疹、瘙癢、過敏

毛髮

濃密有光澤

乾枯、易斷、稀疏

鼻潤澤、呼吸通暢

鼻乾、易流鼻血、鼻塞

聲音

聲音宏亮

聲音低弱、聲音嘶啞、久咳

防禦力

少生病,感冒恢復快

容易感冒、畏風、出汗異常

 

中醫五行揭示養肺之道

根據中醫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論,肺屬「金」。金屬類物質通常堅硬、沉穩,金屬遇冷會收縮,具有收斂、收攝的特性。對應到人體,肺能幫助控制汗液、調整呼吸節律。

五行學說-

 

五行屬性

季節

五味

五色

白色

情志

悲(憂)

肺對應的季節是秋季。秋季正是「燥」氣當令之時。肺臟本就嬌嫩,喜潤惡燥,最易受到乾燥氣候的影響。這時候容易口乾舌燥、皮膚脫屑,即使大量喝水或使用保養品仍難以改善,這正是肺受「燥邪」侵襲的典型表現。此外,過敏、氣喘、鼻炎、濕疹也容易在秋天發作。

養肺的飲食建議

肺喜潤而惡燥。因此,秋季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主,也就是多吃能補充身體津液的食物,例如口感黏滑、富含膠質的食物。

根據中醫理論,五臟分別對應五色,其中,肺對應白色。因此,養肺就要吃白色食物。例如:雪梨、百合、淮山、蓮藕、蓮子、銀耳、白蘑菇、白蘿蔔。

提高呼吸道免疫力的良方:玉屏風散

談到如何強化呼吸道免疫力,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李應達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他特別推薦經典方劑──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作用如同「屏風」,可以保護身體免受風邪侵襲,如同玉一樣可貴。此方由黃耆、白朮、防風三味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也就是說增強能量,加強防禦能力,常用於改善體質虛弱、容易感冒或過敏的情況。

中醫認為黃耆有補氣養血的功效,因此可以使身體內正氣旺盛。現代研究結果表明,根據小鼠實驗結果,黃耆多醣可有效減輕肺部纖維化。

玉屏風散除了通過養肺來增強免疫力,還能調理負責消化功能的脾胃系統。李醫師說:「只有脾胃功能正常,身體才能有效吸收藥補與營養,讓提升免疫變得事半功倍。」

玉屏風散的服用方法:

將黃芪、白朮各6克,防風3克,研磨成粉末後,以200ml溫開水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黃耆、白朮、防風。(大紀元製圖)
黃耆、白朮、防風。(大紀元製圖)

李應達表示,若以日常保健為目的,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溫開水送服的方式,更適合在家自行調養。由於藥性平和,主要用於預防保健。若採用傳統煎煮的方法,則藥效發揮更快、劑量相對較大,通常用於治療,需由合格中醫師依據患者體質與病情開立處方。

他提醒,玉屏風散對體質虛弱、易感冒或有過敏性鼻炎的人群確有幫助,但急性感冒期間不建議使用。因為此時人體正受到外邪侵襲,服用補氣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在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健康備受關注。中醫認為肺是呼吸核心,也是人體對外的第一道防線,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秋季正是強化肺功能、養肺的好時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