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宣布,已就「客戶授權支付騙案損失索償」的建議框架展開業界諮詢,將徵詢零售銀行意見。當局計劃制定指引,釐清在授權支付騙案中銀行與客戶的責任,避免責任劃分出現模糊,提升整體防騙及風險管理成效。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網誌撰文指出,騙案損失可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未經客戶授權的交易,例如黑客入侵帳戶,除非客戶涉及欺詐或嚴重疏忽,否則毋須承擔損失;第二類則是客戶在受騙情況下授權銀行轉賬,例如網上情緣騙案。對於後者,雖然由客戶親自授權,但銀行仍有責任採取有效防騙措施,協助識別及防範。
他舉例指出,若銀行內部系統早已識別到交易屬高風險,但未有發出警示,導致客戶蒙受損失,銀行應承擔部份責任;相反,若銀行已多次提醒風險,但客戶仍堅持轉賬,則相關損失應由客戶承擔。阮強調,實際情況往往介乎兩極之間,因此有必要透過框架提供具體指引。
建議框架將考慮多個因素,包括銀行是否建立積極有效的監察和管控系統,以及客戶應盡責任,亦會兼顧特殊情況,如長者等弱勢群體。金管局表示,處理過程不能採取「一刀切」思維,避免銀行或客戶單方面承擔全部責任,以免引致道德風險。
阮國恒補充,國際間對授權支付騙案的責任劃分亦未有一致做法,部份地區僅針對非授權交易訂立規範,亦有地方要求銀行承擔部份授權騙案損失,或對未履行防騙責任的銀行施加罰款。他認為,香港必須審慎平衡各方責任,制定合理、具可行性的本地方案。@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