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專欄在本月初介紹的慈雲山天主教小學一樣,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位於鑽石山蒲崗村道上的學校村,但和慈雲山天主教小學不一樣的,是學校以蒲崗村道命名,而不是以慈雲山為名,可能比較貼合實際地理位置。但如果兩間天主教小學同時以同一地點命名,會否容易使人混淆,而將貼近慈雲山一邊的天主教小學以慈雲山命名而作出分辨,是否亦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至於今期介紹的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其前身是在上個月曾經介紹的聖博德學校下午校,在2002/03學年因轉為全日制而搬入學校村,其之前在橫頭墈徙置區由瑪利諾神父教會於1965年創辦,以聖博德命名學校的主保聖人來自愛爾蘭,校徽三葉草代表聖父、聖子及聖神的「三位一體」,及附近橫頭墈和老虎岩的徒置區及公屋發展等的故事,都在該期專欄略作介紹。

學校內的主保聖人聖博德像。(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的主保聖人聖博德像。(鄺嘉仕提供)

在2024/25學年,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英並重。學校提供總數30班,小一至小六各5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50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學校現時的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校訓為「愛主愛人」,和原聖博德學校的「敬主愛人」是有分別的。

大門旁的壁畫。(鄺嘉仕提供)
大門旁的壁畫。(鄺嘉仕提供)

近年,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多以「幼小銜接」(幼稚園及小學銜接)為大題,配以不同的副題,例如「博德校園探索日」、「升小家長講座」、「小學學習體驗活動」或「幼小銜接課程」等,舉行讓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無論是以講座形式為家長提供學校及課程的資料,或是以銜接課程的形式為幼稚園學生提供小學學習模式的體驗課堂,及開放校園帶領參加者認識學校教學設施等,參加者自然更能對學校留下更深刻的認識和印象。@

學校圖書館。(鄺嘉仕提供)
學校圖書館。(鄺嘉仕提供)

學校圖書館有「三王來朝」的故事。(鄺嘉仕提供)
學校圖書館有「三王來朝」的故事。(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對主保聖人的介紹。(鄺嘉仕提供)
學校內對主保聖人的介紹。(鄺嘉仕提供)

學校課室。(鄺嘉仕提供)
學校課室。(鄺嘉仕提供)

學校籃球場,中圈位置有三校圖案。(鄺嘉仕提供)
學校籃球場,中圈位置有三校圖案。(鄺嘉仕提供)

天主教上任教宗方濟各,為慶祝學校在2013年創校50周年紀念時所賜下的宗座遐福。(鄺嘉仕提供)
天主教上任教宗方濟各,為慶祝學校在2013年創校50周年紀念時所賜下的宗座遐福。(鄺嘉仕提供)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外景。(鄺嘉仕提供)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外景。(鄺嘉仕提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