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殘酷的價格戰在電動車產業引發了空前的洗牌潮。威馬、高合、極越和哪咤等新勢力品牌接連倒閉,而這一切的發生並未能讓該行業競爭對手之間的激烈廝殺停止。而中共政府發布的減少補助和消除產能過剩的指南可能會導致失業,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極越的突然倒閉 令押注者陷絕望

據CNN報道,2024年春天,從事社交媒體廣告營運的李紅星(Li Hongxing,音譯)接手了一個他認為是中國電動車市場新星的客戶極越。

作為汽車行業的營銷老手,李紅星甚至還借錢為極越投放廣告,指望著這家電動車新創公司日後能付錢,因為在他看來,這家公司具備成功所需的一切因素:效率、不斷增長的銷量以及財力雄厚的支持者。

但事與願違。不到半年光景,極越宣告倒閉,讓李紅星的這場豪賭變成了噩夢,他背上了高達4,000萬元人民幣(約合560萬美元)的債務。直到現在,他還沒有收到該公司的付款。

「那是一種徹底絕望的感覺。」李紅星說告訴CNN。

極越的倒閉在中國汽車行業並不罕見,體現了這個飽受過度競爭困擾的行業所面臨的殘酷現實。過去幾年,在一場場殘酷的價格戰中,數百個品牌陸續出局。

中共監管政策恐難奏效 或引發社會動盪

長期以來,中共政府一直向電動車產業提供巨額補貼、低息貸款和政策支持,使得中國車企可以不受市場機制限制地擴張產能,這也催生出了大量的電動車製造商。中國的電動車行業在高峰期達到近500個國內品牌,但也伴隨著嚴重產能過剩的到來。眾多車企為了搶奪市場份額而陷入激烈廝殺,無情的價格戰使企業利潤被蠶食,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並在極低利潤下掙扎著。

據十幾位供應商、汽車製造商和行業專家向CNN透露,即使是行業領跑者也在向零件製造商施壓,迫使其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同時將付款期限延長數月。

今年7月,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將「治理無序低價競爭」列為政策重點。近幾個月來,北京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警告汽車行業領導人不要發動價格戰,並發布了指導意見,敦促地方政府減少補貼並消除過剩產能。

但經濟學家和產業專家懷疑這些措施能否迅速解決問題。似乎沒有簡單的方法來消除產能過剩的問題。專家表示,僅僅削減產能過剩並允許少數品牌生存的環境可能會引發大量失業,並有可能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經濟學家Chetan Ahya在談到中共近期的舉措時表示,僅僅削減產能並非完美的解決方案,如果決定停止投資,就會出現社會穩定問題。

就業是中國社會穩定的核心,也是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根據數據提供者CEIC今年稍早的數據,中國汽車製造業僱用人數超過480萬。

儘管中共監管機構要求汽車製造商停止價格戰,但路透社援引AlixPartners亞洲汽車業務負責人Stephen Dyer的話說,價格戰可能會持續下去。商家會通過保險補貼和零利率融資等「隱性」因素來吸引消費者,而非直接降價。

國內競爭的壓力促使比亞迪等汽車製造商尋求向海外傾銷廉價汽車,但已經引發美國、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等關鍵市場的關稅抵制。美國和加拿大更是對中國進口汽車設置了高達100%的高關稅。

車企倒閉殃及車主

與傳統汽車不同,新能源汽車內部的智能系統需要車企提供長期穩定的營運維護,因此倒閉車企留下的車常被稱為「爛尾車」。

極越和哪咤等電動車企業的倒閉不僅給企業押注者帶來巨大打擊,還令那些已購買汽車的車主的售後服務陷入不確定性。哪咤汽車今年6月正式進入破產程序,對車主的質保承諾也隨之變成「廢紙一張」。

大量哪咤車主9月11日還收到了一條令人措手不及的短訊通知:「您的車已斷網,請自助購買流量。」由於車聯網服務商停止提供服務,車主無法使用遠程控車、開關冷氣機、在線導航等基礎功能,必須自費購買流量包才能恢復正常使用。

車聯網服務商「聯想懂的」方面回應稱,哪咤汽車因經營問題,一直未能支付服務費用,經過數月協商無果後才被迫停止服務。這場「斷網危機」讓哪咤承諾的「三年免費流量」服務徹底泡湯。

極越倒閉消息傳出後,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最終迫使極越的兩個大股東百度和吉利收拾殘局。百度承諾車主會繼續維持現有一萬多名車主的車載系統的運行和維護;吉利承諾將接管極越汽車的售後服務。#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