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隊數百萬人曾先後入朝作戰,損失慘重,對外僅敢號稱與32萬美軍和聯合國軍打成平手,對內則謊稱勝利。中共軍隊從一開始狂妄地突然襲擊,到最後被釘死在三八線,被一次次打懵,簡單還原這些戰役如今仍有現實意義。

接上篇:中共軍隊在北韓戰場如何被打懵(一)

美軍倉促出戰

烏山之戰(The Battle of Osan)是美軍在朝鮮半島的首次作戰。1950年7月5日,540人的史密斯特遣隊被空運部署到南韓。這是距離南韓最近的美國陸軍部隊,隸屬於駐紮日本的第8集團軍第24步兵師。師長認為,下屬的3個團中,第21步兵團戰力算最強,於是最先派出了該團的第1營,該營指揮官史密斯中校曾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因此該營被稱為史密斯特遣隊。

北韓軍隊在東線的進攻被南韓軍隊阻滯,但在西線很快佔領首爾,並繼續向南推進。美軍史密斯特遣隊抵達南韓後,立即部署到首爾南部的烏山地區前線,以阻擋北韓軍隊在西線的進攻。美軍第24步兵師其餘部隊則乘船前往南韓增援。

由於經費削減,該營只配備了所需重武器的一半,包括6套過時的火箭發射器、2門無後座力炮、2門107毫米和4門60毫米迫擊炮。為特遣隊增派的一個炮兵連裝備了6門105毫米榴彈炮,但僅有6枚高爆反坦克彈,其餘為普通高爆彈。

該營三個連沒有滿編,實際只有兩個連,士兵大多僅接受過8周基礎訓練,三分之一的軍官曾有二戰經驗,六分之一的士兵有戰鬥經驗。

史密斯特遣隊的阻截任務十分艱鉅,雖然官兵們自告奮勇,不怕身處險地,但他們不知道即將遭遇的是北韓5,000人的進攻部隊。

1950年7月2日,美軍士兵從日本港口乘船前往南韓釜山。(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1950年7月2日,美軍士兵從日本港口乘船前往南韓釜山。(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3小時的阻擊戰

7月5日一早,史密斯特遣隊發現了北韓進攻部隊,是北韓第105裝甲師第107坦克團,第一波8輛T-34坦克組成的縱隊首先逼近。美軍發射火炮,多發擊中北韓坦克,但未造成多大損傷。美軍又發射無後座力炮,命中了第一輛坦克,也未造成損傷。

北韓坦克向美軍陣地還擊,但沒有命中,繼續逼近美軍防線。美軍近距離發射了22枚火箭彈,因為沒有配備最新的反坦克彈藥,雖然幾枚火箭彈命中幾輛坦克後部裝甲最薄弱處,但沒能穿透。

美軍炮兵使用僅有的反坦克高爆彈,擊傷了前面2輛坦克,其中1輛起火。美軍隨後密集發射普通高爆彈,摧毀了第3、4輛坦克;但有北韓坦克突入到美軍步兵和炮兵陣地之間。

北韓第二縱隊的25輛坦克一小時內也逼近美軍陣地,美軍炮火又擊傷了數輛坦克,但最靠前的炮兵陣地也被北韓坦克摧毀。

北韓軍隊第三批坦克出現時,兩個步兵團也隨之而來,兵力近5,000人。前兩批坦克應該沒有及時聯絡後方,北韓步兵竟不知美軍在此。史密斯下令榴彈炮、迫擊炮、機槍、步槍全部開火,摧毀了數輛貨車,北韓步兵暫時被擊潰。

北韓坦克進攻缺乏章法,但最終逼近美軍陣地,北韓約1,000名步兵試圖從側面包抄美軍,但被擊退。隨後,北韓步兵再次大規模從側面包抄,並用火炮攻擊美軍陣地。

美軍堅守陣地三個小時後,彈藥已經不足,通訊中斷,史密斯下令各部隊交替掩護撤退,但B連第2排沒有收到撤退命令,最終孤軍奮戰,生存者被俘,大多數之後逃脫,但傷兵被殺害。

美軍炮兵拆除了火炮瞄準器和炮閂後撤退,特遣隊在北韓軍隊追擊下遭遇不小的損失,但找到了原來隱藏的運輸車輛,迅速趕往後續防線,與第24步兵師主力匯合。

夜幕降臨前,史密斯特遣隊有250人抵達第二防線,其餘人員幾天內陸續返回,最後一批5天後抵達,北韓軍隊也尾隨而來。

1950年7月8日,美軍士兵操作155毫米榴彈炮在南韓天安地區向北韓軍隊陣地開火。(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1950年7月8日,美軍士兵操作155毫米榴彈炮在南韓天安地區向北韓軍隊陣地開火。(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中美實質上的第一次交戰

美軍在朝鮮半島的第一戰,面對北韓優勢兵力和裝備,表現英勇,但戰損達到約40%。此戰美軍60人陣亡,21人受傷,82人被俘。美軍堅守陣地3小時,北韓軍隊的進攻被阻滯了大約7小時。美軍在後續戰事中奪回了烏山,並在此建立了空軍基地,如今是美、韓重要的聯合空軍基地。

烏山之戰至今被美國國防部作為教訓之一,警醒美軍再也不能毫無準備、倉促出戰。特遣隊指揮官史密斯事後檢討,如果讓部隊早一些撤離,應可避免不少損失。

美軍當時並不知道,他們面對的北韓第4步兵師實際由中共軍隊內的朝鮮族士兵組成,包括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反坦克營、1 個自行火炮營、1個工兵營、1個訊號營、1個醫療營和訓練營,基本規模與美國步兵師類似,只是炮兵和後勤規模較小。

該師核定兵力超過1萬人,齊裝滿員,官兵參加過中國內戰,進攻南韓首爾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師2個步兵團在烏山與美軍史密斯特遣隊交戰,實際可以算中美軍隊的第一次交鋒。

這些以中共軍隊為班底的北韓軍隊,有5,000人之眾,還有1個坦克團助戰,但缺乏有效協調,未能吃掉540人的美軍特遣隊。美軍撤退不夠及時,但中共軍隊慣用的包抄戰術也沒有真正奏效。

史密斯特遣隊無法抵擋敵軍優勢兵力,短暫交戰後選擇撤退。北韓軍隊估計自認在第一戰中打敗了美軍。中共不敢承認曾派兵進攻南韓,也就沒法這樣宣傳。

北韓軍隊佔領烏山後,繼續攻擊美軍第24師的後續防線。

1950年7月,美軍在南韓烏山和大田緊急部署防線(藍色),阻擋北韓軍隊的進攻(紅色箭頭),為建立釜山防衛圈爭取時間。(Google地圖/大紀元製圖)
1950年7月,美軍在南韓烏山和大田緊急部署防線(藍色),阻擋北韓軍隊的進攻(紅色箭頭),為建立釜山防衛圈爭取時間。(Google地圖/大紀元製圖)

大田戰役的拖延行動

美軍史密斯特遣隊1950年7月5日與中共軍隊為班底的北韓軍隊首次交鋒後,從烏山撤退。北韓軍隊擁有兵力和裝備的優勢,美軍第24步兵師只能且戰且退。

美軍第24師有3個步兵團,每個團編制應為各3,000人,但3個步兵營實際只有2個,先前的一系列阻擊戰又不斷損失了兵員。第21步兵團僅剩1,100人,第34步兵團2,020人,第19步兵團2,276人,另有剩餘的炮兵部隊。

該師連日作戰,官兵精疲力竭,撤退中裝備大量遺失或損壞,通訊設備、彈藥有限,既沒有坦克支援,也仍然缺乏反坦克彈藥。

7月12日,美軍第24步兵師渡過錦江,之後摧毀橋樑,在大田周圍建立防禦陣地。大田是一個重要交通樞紐,美軍困難重重,但沒有退路,必須在此進行關鍵的阻擊,拖延北韓軍隊的進攻,為美軍在釜山建立防禦圈儘量爭取時間。此戰被稱為大田戰役(Battle of Taejon),也是美軍24師一系列阻擊北韓軍隊的戰事中最大的一場。

北韓軍隊計劃集結3個師圍攻大田的美軍第24師,北韓第2步兵師沒有及時抵達,但第3、第4師的兵力仍幾乎是美軍的2倍,並得到第105裝甲師五十多輛T-34坦克的支援。美軍的好消息應該是,北韓軍隊同樣連續作戰、疲憊不堪,而且不斷被美軍空襲,還要首先強渡錦江。

7月14日上午,錦江防線高地上的美軍發現了河對岸的北韓T-34坦克,與火炮一同攻擊美軍陣地,北韓步兵乘船渡河。因美軍通訊不暢,沒能及時阻止北韓步兵向美軍防線後側迂迴。美軍炮火打退了北韓軍隊的進攻,但步兵被迫後撤到更安全的位置。

大量北韓步兵渡過錦江,攻擊美軍炮兵陣地,迫使美軍撤退,損失了所有火炮和車輛。美軍隨後組織反攻,但沒有奪回陣地。美軍發動空襲,摧毀了失去陣地上遺留的裝備,但空襲未能阻止更多北韓軍隊過河。

美軍兵力薄弱,雖然得到了部份南韓軍隊的支援,也打退了北韓軍隊的多次進攻,但傷亡過大,錦江防線無法堅守,難以阻擋北韓軍隊的多方滲透。4天后,美軍被迫放棄靠近錦江的防線,向大田市區收縮兵力。

7月17日,美軍第24師3個團可戰鬥的人員基本僅剩下營級兵力。7月18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命令第24師還需要堅守大田至7月20日,才能確保釜山防禦圈的建立。

1970年7月15日,美軍士兵在南韓大田地區的陣地上操作重機槍,阻擊北韓軍隊的進攻。(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1970年7月15日,美軍士兵在南韓大田地區的陣地上操作重機槍,阻擊北韓軍隊的進攻。(美國陸軍歷史中心)

激烈的城市戰

7月19日,北韓軍隊進攻大田市區。在城內的北韓特工人員提前掌握了美軍炮兵陣地和彈藥庫等位置,北韓軍隊優先攻擊這些目標。

美軍第24步兵師繼續戰鬥,也得到了一些支援,包括數輛輕型戰車。然而,大田城區被人數佔優的北韓軍隊包圍,北韓軍官不顧傷亡強令進攻,雙方展開激烈巷戰。

7月20日傍晚,美軍開始突圍、撤離大田,但不斷遭到北韓軍隊伏擊,美軍第24步兵師此戰付出重大傷亡,傷亡率接近30%。

在錦江防線的戰鬥中,美軍陣亡354人,傷156人,被俘125人,失蹤60人。

在大田的戰鬥中,美軍陣亡465人,傷325人,被俘175人,失蹤120人。

美軍部份失蹤和被俘人員很快被北韓軍隊槍殺,第24步兵師為阻擊北韓軍隊,付出較高代價,但完成了拖延北韓軍隊推進的任務。北韓軍隊雖然最終佔領了大田,但美軍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從7月5日史密斯特遣隊首次接戰,到7月20日大田戰役結束,美軍用寶貴的兩周時間,在釜山建立了防禦圈。

美軍在朝鮮半島倉促應戰,一開始陷入被動,但仍展示了現代化軍隊的能力,及時完成了關鍵的戰略部署。

美軍第24師師長迪恩在戰鬥中身先士卒,徹退中,他的吉普車拐錯了彎,與部隊失聯。35天后,在山中迷失的迪恩被北韓軍隊俘虜。迪恩擔心在酷刑下洩露情報,多次試圖激怒北韓人殺死自己,但他並未遭受酷刑。北韓軍隊較長一段時間後才搞清楚他的身份,但沒能得到任何情報。

戰後評估認為,美軍第24步兵師遭受重大戰術損失,除了兵力劣勢外,主要因為缺乏訓練和有效裝備。美國在二戰後大幅削減軍事預算和人力,第24師和史密斯特遣隊在北韓上陣時,仍在使用二戰裝備。因有限經費專注於重型核轟炸機項目,美國空軍常規空襲能力也未能得到快速升級。

據美軍估計,以中共軍隊為班底的北韓第4師此戰遭受重創,總兵力減少到不足8,000人,只剩下12門火炮。北韓第3師兵力減少到50%。

此戰結束時,美軍部署到朝鮮半島的兵力與進攻的北韓軍隊已大致相當,並構成了釜山防線。北韓軍隊不明就裏,繼續盲目進攻,也決定了大部份覆滅的命運。

(未完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