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克西登塔爾學院化學教授邁克爾·希爾(Michael Hill)在一次實驗中,因誤用低電流而意外發現了能夠重塑角膜的技術——電機械塑形(Electromechanical Reshaping, EMR)。這一突破或許能為無法佩戴眼鏡、隱形眼鏡,或擔心雷射矯視術(LASIK)風險的人群提供新選擇。

偶然實驗引發視力矯正新契機

這項突破純屬偶然。當時希爾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耳鼻喉科與頭頸外科教授布萊恩·黃(Brian Wong),正因嘗試用雷射重塑軟骨而屢屢受挫。他們改用電流加熱,卻因誤用低電流而出現不同效果。

然而,由於電流過低,並未產生熱效應,而是改變了酸鹼值,鬆開分子鍵,使組織柔軟化。黃解釋道:「這就是電化學作用,由氫與氧的變化引起,完全是一場意外。」

EMR技術:低電流塑形角膜的新方法

希爾團隊開發的 EMR 技術,利用微小電流使角膜變得柔韌,並固定在理想形狀:
• 過程僅需約1分鐘,與LASIK相當
• 無需切開角膜、移除組織或使用昂貴雷射設備
• 電流停止後,角膜能保持新形態

在兔眼實驗中,12顆眼睛接受矯正,其中10顆模擬近視。結果顯示:
• 聚焦能力改善
• 細胞存活率保持良好

此外,EMR可能還能修復因化學損傷導致的角膜混濁,減少角膜移植需求。

專家解析:EMR的安全優勢與潛在應用

紐約眼科專家 詹姆斯·R·凱利(James R. Kelly)指出,EMR在理論上能大幅降低 LASIK 相關併發症:
• 無需切口或移除組織
• 減少對角膜神經的損傷
• 或能降低乾眼症風險

他強調,如果EMR證明可行,將比現有雷射技術更安全。

EMR的挑戰:耐久性與長期安全仍待驗證

儘管前景令人期待,研究團隊仍提醒存在挑戰:
• EMR 僅暫時改變角膜酸鹼值,長期效果未知
• 需要更多動物活體實驗驗證
• 角膜屬「活性組織」,可能因老化或炎症而變化
• 必須確認矯正效果的耐久性與光學品質

凱利補充,即使推進順利,EMR商業化仍可能需20年以上。

希爾則保持樂觀,強調下一步將展開活體動物實驗。若成功,這一偶然發現或將徹底改變未來視力矯正方式。

作者簡介:George Citroner負責報道健康與醫學相關新聞,包括癌症、傳染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他因一篇關於男性骨質疏鬆風險的報道,在2020年獲得了媒體骨科報道卓越獎。

原文 Scientists Accidentally Discover Laser-Free LASIK Alternative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