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南韓船企承接了今年全球液化天然氣(LNG)船的全部16艘訂單,中國船企新訂單數為零,中企稱霸全球造船業的野心遭重挫。業界認為,特朗普政府下月開始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收費,中國製造的LNG船出現故障,以及卡塔爾船東的LNG項目招標結束是三個主要原因。

今年以來全球LNG造船訂單 韓企完勝中企

南韓媒體《朝鮮日報》報道,9月29日南韓造船海洋設備協會透露,截至8月份全球範圍內液化天然氣(LNG)船訂單共計16艘,14艘(88%)由南韓船廠承接,其中三星重工承接了7艘,現代三湖重工承接5艘,韓華海洋承接2艘。其餘2艘(12%)由韓華海洋2024年收購的美國費城船廠負責製造,該訂單由韓華海洋的子公司韓華海運發標。

液化天然氣船(簡稱「LNG船」、「LNG運輸船」)是指專門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船舶」,是運載零下163攝氏度LNG的「海上超級冷凍車」,和航母、豪華郵輪同時被業界稱為造船業「王冠上的明珠」。

中國近年一直在LNG運輸船市場追趕南韓造船業。2008年,滬東中華船廠交付中國首艘LNG船「大鵬昊」號,但直到2021年,中國船企新接大型LNG船訂單佔全球的份額仍不足10%,而南韓船企則超過90%。

接下來中國在LNG船市場逐步提升。2022年南韓在LNG運輸船新造市場的佔有率為67.5%(115艘),中國為32.5%(56艘),2024年這一差距有所縮小,南韓為57.2%(48艘),中國為42.8%(28艘)。

特朗普船舶入港收費 顛覆新造LNG船市場

但今年形勢完全逆轉。業界認為,隨著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對中國製造的LNG運輸船和中國LNG營運商的入港限制,以及卡塔爾訂單進入清冷狀態,中國LNG運輸船的訂單已經中斷。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今年4月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特朗普政府將開始對中國製造或註冊的船隻徵收新的港口費用。中國註冊的船舶營運商按每淨噸(Net Ton)50美元起支付碼頭服務費,採取逐年遞增方式調整,將在2028年達到每淨噸140美元。使用中國製船舶的營運商(無論國籍),按每淨噸(Net Ton)18美元收費,至2028年逐年調升至33美元。

USTR指出,中共多年來通過補貼政策與產業控制,蓄意在海運、物流與造船產業中建立主導地位,損害美國商業利益、削弱市場導向企業的競爭能力,並對供應鏈安全構成風險。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中國目前擁有全球約五分之一的商業船隊,並承擔超過全球一半(53%)的商業造船產能,總量已超越其它所有國家加總。

日本航運巨頭商船三井社長兼行政總裁橋剛(Takeshi Hashimoto)今年5月表示,公司決定暫時停止訂購中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

中國製造的LNG船 頻頻出現故障

此外,中國LNG船頻繁出現故障也影響了訂單。滬東中華造船建造的LNG運輸船「青島號」液,2023年11月在澳洲港口發生停電事故,船舶滯留在碼頭導致其它船無法靠港,造成重大損失,最終被拖回青島董家口碼頭維修。

滬東中華建造的另一艘LNG運輸船「CESI Gladstone」(中能福石)號,2018年6月在澳洲太平洋液化天然氣工廠裝載貨物後駛往中國時,主機突然發生故障,導致推進力喪失,隨後拖入巴布亞新畿內亞拉包爾港(Rabaul OPL)維修。

國際船舶網報道,滬東中華建造的中國首艘LNG運輸船「大鵬昊」號,2009年因軸承潤滑油受到微生物污染,後拖入新加坡三巴旺船廠進行修理。當時船長丹‧布朗(Dan Brown)強調,中國製造的LNG運輸船存在一系列問題。

南韓產業研究院研究委員李殷昌(音)說:「(新造)市場處於清冷狀態,中國想提高市場佔有率,就必須獲得和南韓船沒有品質差異的評價。為了獲得這一評價,中國建造的船舶必須保持數年穩定營運,因此南韓造船業還有時間拉開差距。」

此外,中國為卡塔爾船東建造了27萬立方米(QC-Max)級的超大型船舶,並因此承接了大批這種訂單,但卡塔爾LNG項目的訂單在去年第二次招標結束後已進入清冷狀態。#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