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放(955年—1016年)是宋代著名的隱士,字名逸,河南洛陽人。他的父親種詡,曾任吏部令史、長安主簿。種放從小就與他的兄弟們不同,儘管好學能文,卻不喜歡做官。父親曾叫他考進士,種放以學業未成、不可隨便去應考為理由,不肯赴試。他又常常來往於嵩山、華山之間,有隱居山林之志。沒過多久,種放的父親去世,這一來就更無人管束他了,因為種放的母親,跟種放的志趣完全一樣,更願意過隱居山林的生活。不久,種放的兄弟們都想方設法出去做了官,獨有種放和老母親,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

母子倆在終南山中蓋了個草屋,勉強可以遮蔽風雨。種放在山中以講學為業,跟從他學習的弟子眾多,種放靠學生的束脩(古代入學敬師的禮物)奉養老母親。每當山水暴漲、道路阻隔時,弟子們不能來就學,母子倆常常斷了糧食,只好用芋艿、栗子之類的食物充飢。

種放的母親雖然年邁,卻十分願意跟從兒子一起過這樣的恬淡生活。種放又性喜喝酒,便自種做酒的穀類,收成後釀成酒喝,因此自號為「雲溪醉侯」。他在山中自得其樂,以著述、講學為業,日子過得很愉快。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由於陝西轉運使宋唯斡,向朝廷竭力推薦,稱讚種放的才能和高行,皇帝特意派使者,去看望種放,並下詔書請他入朝做官。種放母親為此很不高興,埋怨兒子道:「我平時常常勸你不要弄來這麼多弟子講學,你總是不聽。你既然已經隱居了,又要舞文弄墨地做甚麼呢?現在果然被人家知道了,搞得我們都沒有辦法安安靜靜地過日子。我要丟下你,一個人到深山窮谷裏去住了。」

種放聽母親說出這一番話,便向朝廷稱病,沒有接受朝廷的徵召。種放的母親將種放的筆墨紙硯之類的用具,燒的燒,毀的毀,全部處理掉,接著,和兒子一起搬到更加窮僻、人跡不到的地方居住去了。

太宗知道了他們母子倆的崇高節操,特意令京兆尹送給種放錢物,讓他奉養母親,不再徵召他出仕。並且逢年過節,官府還常派人慰問他們母子倆。

據《宋史》本傳記載,種放共在山中隱居了三十年,其中十五年,足跡不入城市。

事據《宋史‧隱逸傳》

——轉自《正見網》#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