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論文造假問層出不窮。一篇由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兩位婦科醫生發表的論文提到,在100組子宮內膜異位症案例中,男性患者為64%,論文造假現象再次引發關注。

據中共官媒央視網9月29日報道,在醫療行業,花錢請人代寫、代發學術論文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在社交媒體上搜索「醫學期刊代寫」,會彈出數十條訊息。其記者聯繫了一位「論文諮詢」,對方詢問了代寫主題和期刊級別,並給出報價,「只包寫,不包發表,發表的話價格更高。」

一位「論文代寫」人保證,「醫學相關的論文都能寫,純人工完成,絕不是AI代筆。普通期刊每千字付80元,SCI論文一篇起價5000元。」

今年初,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發布了一項研究,分析了過去十年全球機構的學術撤稿情況。

數據顯示,2014至2024年間,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以超過5%的撤稿率高居全球第一。全球撤稿率前十的機構中,有七家來自中國,包括滄州市中心醫院、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濰坊市人民醫院等。

該研究引用英國學術誠信公司的分析稱,在撤稿率超過1%的136家機構中,約70%來自中國,其中約60%是醫院或醫學院。

報道稱,僅今年,中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就通報了多宗醫學科研不端案件,涉及數據買賣、圖片篡改、內容錯誤等。比如,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撫順市中心醫院等機構發表的婦產科論文中,出現「男性子宮肌瘤患者」「男性高危產婦」等錯誤,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的論文顯示,100例婦科樣本中有64例為男性。

該消息衝上百度熱搜。

網民表示,「連治病救人的醫生都在論文上弄虛作假,這不僅是學術不端,更是拿患者的信任和健康當兒戲。以後去醫院,還能放心嗎?」「一心只為爭那點名和利,失去了需要正確的方向!」

「醫學論文為何成為造假『重災區』?醫護人員為何不惜代價追求論文發表?在科研與臨床之間,他們該如何選擇?這些我們回答不了。作為普通人,看病不要『迷信』『有論文支撐』,多跟醫生聊症狀、看檢查結果,實在不行多去幾家醫院多找幾個醫生看看。畢竟身體不是試驗品。」

也有網民認為,「我在三甲醫院做了十年內科醫生,前幾年為了評副高,天天熬夜寫論文,有次值完夜班沒休息,就趕去實驗室做數據,結果差點在病房暈倒,你說我沒有實力吧也不是真的沒有,但是對於學術類的東西我就是沒那麼擅長⋯⋯」

「醫生陷進論文造假很多時候是被晉陞和資源逼的,想評職稱、爭課題,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就是硬門檻,可是一般醫生臨床工作已經佔滿時間,想搞真研究缺經費缺幫手,肯定會有人另闢蹊徑。」

「醫療行業最大的難題就是讓科研和臨床不打架,有的醫生一頭扎進實驗室,臨床技能越來越生疏,有的醫生滿腦子都是門診和手術,對新療法、新藥物一無所知,其實兩者本該互相幫襯,卻總被現實拉成對立面。」

此前,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時政評論員鄭傑對《大紀元》表示,在全球範圍內,中國論文造假問題早已臭名昭著,而且不僅限於電腦行業,各行各業都很盛行,因為涉及到各行業工作人員晉職、工資、獎金等各個方面。

鄭傑說,「這與中共體制有關,因為中共政權就是建立在『假、大、空』的謊言基礎上的。是這個邪惡的體制慫恿或逼迫中國人為了生存而造假的。」

在中國高校、醫院和研究所等學術研究機構,發表學術論文是研究人員晉陞職稱的硬指標。例如,北京市衛生局2020年8月規定,主診醫生晉陞副主任醫師,必須在專業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至少兩篇論文,而晉陞主任醫師則需要三篇。

然而,有些學者,特別是醫療工作者沒有時間從事研究並撰寫論文,也有些人沒有能力發表權威論文,但為了晉職等需要,不得不通過「學術黑市」高價購買論文。#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