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hóng jǐng zuò xiàng,yán zǔ qì guān 。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ㄏㄨㄥˊ ㄐㄧㄥˇ ㄗㄨㄛˋ ㄒㄧㄤˋ ,ㄧㄢˊ ㄗㄨˇ ㄑㄧˋ ㄍㄨㄢ 。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註釋】
(1)弘景:陶弘景,字通明,辭官後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屬南京市)人。出身官宦家庭,天資穎異,讀萬卷書,善琴、棋、書法。為人圓通謙謹,一生經歷南朝宋、齊、梁三朝,不妻無子。整理《神農本草經》,增收魏晉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而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法。
(2)延祖:元延祖,唐朝河南洛陽人。四十歲始作舂陵丞,不久即棄官歸隱。其子元結為有名的文學家。
(3)棄官:自動辭去官職不再當官。

【語譯】
陶弘景雖隱居山中,但因受皇帝敬重,有「山中宰相」的美譽;元延祖辭官回歸田園生活。

【人物故事】
陶弘景
陶弘景生平事跡見載於《南史‧隱逸下》及《梁書‧列傳‧處士》。

據《南史》記載,陶弘景四五歲時就以荻為筆,畫灰學書。十歲時取得葛洪《神仙傳》,日夜研讀,對養生產生興趣。他成年後神色明淨,儀態脫俗,聰穎好學,讀書超過萬卷,琴棋書法皆擅長。

蕭道成宰輔南朝宋時,即召陶弘景作諸王的侍讀,為皇子們授書講學,授與陶弘景「奉朝請」的無實權的官職。陶弘景雖身在朱門,卻很少與外界接觸,主要工作為翻閱典籍,還有安排朝廷遵行的禮儀及慣例。

因官職卑微,仕途失意,陶弘景決定辭官歸隱。準備啟程離開那天,王公大臣皆來餞行,沿路擺設宴飲帷帳非常多,車馬塞滿道途,大家都說這是宋、齊以來不曾見過的盛況,朝野都視能宴請他為榮耀。陶弘景後來在茅山定居,自號「華陽隱居」。與人書信來往,皆以「隱居」代名。

陶弘景像,取自《仙佛奇蹤》插圖。(公有領域)
陶弘景像,取自《仙佛奇蹤》插圖。(公有領域)


他跟隨孫遊岳學道家符籙和圖讖,曾遍遊名山,尋訪仙藥,後來成為道教上清派傳人。當時東陽郡守沈約,一再寫信邀請他,他都不肯去。南齊帝位更替頻仍,朝臣猶不時來訪,於是陶弘景建了一座三層樓,自己住上層,弟子居中層,賓客在下層,用這種方式來隔絕外界的打擾,身邊只留一個家僮伺候。

南齊傳至蕭寶卷,他毒殺了許多大臣,包括協助朝廷平定叛亂的大臣蕭懿。蕭懿的弟弟蕭衍帶兵攻陷建康,改立皇弟蕭寶融為帝,即齊和帝。這時官員中傳出要和帝讓位的議論,陶弘景叫弟子拿著他的表章呈給蕭衍,其中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古梁郡為蕭衍封地),以此表示擁戴。其後和帝讓位,蕭衍篡齊,國號「梁」,是為梁武帝。

梁武帝對陶弘景十分信任,書信往返、問候不斷,所派使者與官員不絕於途。因此,陶弘景有了「山中宰相」的美譽。梁武帝曾經提供藥物請陶弘景煉丹,但是沒有成功。

元延祖
元延祖的事跡見載於《新唐書‧列傳》其子元結的列傳中。元延祖三歲時父親就過世了,祖父元仁基對他的母親說:「將來就靠這個小孩祭拜我了。」就為他取名叫延祖。元延祖長大後不肯當官,四十歲時,由於親戚一再勸說,才去當舂陵丞,但當沒多久就辭官不做了,他認為:「生活衣食可以溫飽就好了,不應當再有更多的需求。」他常灌溉菜園、撿拾柴薪,當作生活的勞動,其它事就都不去多想。但後來安祿山造反,元延祖又勉勵兒子元結:「遭逢多事的時代,你不能在山林中獨自過著安寧的生活,要努力建立名譽和節操。」可以推知,他雖無意仕途,但仍心繫家國。元延祖活了七十六歲才去世。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