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放緩與資金外流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當局加強對民營企業外匯匯出限制,導致不少計劃在海外設廠或再投資的企業陷入困境。多位企業家透露,即使其外幣存款充裕,仍遭銀行以政策為由拒絕辦理匯出,迫使部份商人轉向地下錢莊,將資金冒險移往境外。

中國民企經營成本不斷提高,投資環境日趨惡化。近年來,許多企業家逐漸將投資轉移至海外市場,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度與歐美,以規避國內政策變局。

浙江經營機器零件出口的民營企業家徐文生(化名)告訴記者,他早在2018年便已在海外建立工廠,原計劃將存在國內銀行的一千多萬美元存款投入境外擴張,但銀行明確告知「不得匯出」,理由是未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

徐文生說:「我曾經通過地下錢莊把美金轉到國外,但由於數量龐大,不敢全部依賴地下錢莊。明明是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卻像被鎖在銀行裏一樣,根本用不上,太窘迫了。」

上海的趙女士在福建設有多家工廠,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她於2023年已在越南與歐洲設廠,但最近同樣遇到阻力。趙女士向記者透露:「我在一家外資銀行存有近一千萬美元,在2025年年初被禁止匯往海外某國。我怎麼解釋都沒用。」

她進一步補充,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筆資金後來直接被凍結:「我現在想把這錢從銀行取出來,銀行又說這筆錢被外匯管理局凍結;連轉到國內其它帳戶都被卡住,真是讓人火大又無助。」

這類案例在民企圈內並不罕見。浙江商人李天宜表示,他在上海兩家外資銀行賬戶中的共計逾八百萬美元資金,已被凍結一年。「我有兩筆資金被凍結在外資銀行,任憑我怎麼申請,都過不去境外。」他顯得既憤怒又焦慮。

另一位成功將資金轉到海外的郭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把錢換成比特幣,再到海外提取現金:「我從朋友那裏購買比特幣,到海外後再把比特幣轉換成美元;還有就是幫需要匯美元到國內的朋友兌換人民幣,但時間比較長。」

郭先生批評當局:「政府為甚麼不願意我們把錢拿去海外投資?可是在國內的投資環境太差,真的是賺不到錢啊。」

北京一位出口仿古傢俱的中小企業主張先生亦反映了同樣的問題。他稱,歐美市場訂單依然穩定,但中國工廠的人工成本與地價持續上漲,他希望在東南亞設立分廠以分攤成本。「我在國內銀行的幾百萬美元存款就躺在帳上動彈不得,我的海外擴張計劃只能被迫停下來。」

張先生說:「東南亞的競爭對手已經在擴張,如果我們被拖住不動,市場份額遲早會被搶走。」

隨著政策收緊,中國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主也反映相似遭遇。

對此,北京一所高校的經濟學教授李揚(化名)分析表示,「自2016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以來,官方就開始嚴格審查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房地產、體育俱樂部、酒店等領域。如今連製造業擴張也受到牽制,反映出政府對資本外流的高度敏感。」

他同時批評,過於僵硬的政策可能壓抑民企的國際化布局。「若資本長期被困在國內,企業又缺乏盈利渠道,反而會削弱整體經濟活力。」

據悉,自2016年中共加強外匯管制以來,銀行在執行上日益嚴格。企業若要辦理境外直接投資(ODI),不僅須提交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的審批文件,還需外管局核准。即使手續齊備,審批流程亦冗長複雜。許多企業家擔心,政策趨緊意味著未來資金出境將更加艱難。

有金融研究人士評論,這種「管制與需求」的矛盾,正體現在數據與市場氛圍之中。官方希望留住資金,但現實是,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家對國內投資環境失去信心,傾向將資本移往境外。根據中共商務部數據,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同比下降近10%,其中製造業投資降幅尤為明顯。當局的政策若與企業需求持續背離,中共當局未來恐面臨更大的金融與產業壓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