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這類載客量眾多的運輸工具面臨恐襲威脅,在歐美與日本電影儘管不算新鮮,不過對台灣電影界來說卻是極為難得的題材,《96分鐘》(96 Minutes)便是頗具突破性的嘗試,就整體娛樂性而言亦足以給予肯定。

故事背景為,宋康任原本是警方拆彈小組的專家,3年前他處理台北市信義區的一起炸彈威脅案件時,未能阻止一顆炸彈引爆,無數民眾因而喪命,這項打擊也使他心灰意冷,從警界辭職引退。如今,他與妻子、母親一起搭高鐵從台北南下高雄時,列車突然收到炸彈的恐嚇威脅,若停車炸彈將直接引爆,因此必須在96分鐘行車時間內拆除炸彈,新危機對宋康任來說,也是對昔日陰霾完成救贖的機會。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今年兩部同類題材 台日展現不同特色

「高鐵上有炸彈」對台灣電影界來說是一種頗具新意的題材,不過較湊巧的是,日本剛好也在今年年初推出相同題材的《新幹線驚爆倒數》,從中其實也不難看出台日兩國的文化差異。

高鐵同樣是主要舞台,但台灣的《96分鐘》更像是一部警匪片,故事主要聚焦在警察與炸彈客的交鋒;日本的《新幹線驚爆倒數》則更強調新幹線員工應對危機時的專業表現,展現的是運輸業的職人精神,彰顯日本作品常有意無意展現的核心價值。這種故事風格對比無關好壞、優劣,但其中的差異正好能使相同題材展現不同特色,觀眾也能從其中區別找到樂趣或新鮮感。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男主角的背景經歷鋪陳暗藏玄機

而就《96分鐘》的故事架構來說,男主角宋康任擔任警察拆彈專家的職業經歷是重要的前情鋪陳,這種有關主角職業背景的戲碼極具實用性,是展現其專業背景的表演時間,確保「專業人員活用專業應對炸彈威脅」是故事主軸,與隔行如山的人被迫臨陣磨槍相比,能為電影帶來「相信專業」的潛在氛圍。

本片對個人背景的鋪陳還有更多價值,「處理炸彈恐襲失利」便是一大要素,其中的看點不只是主角日後得克服失敗陰影,藉著應對新危機完成自我救贖;在宋康任設法拆炸彈時,當下就能透過細節刻劃帶來事有蹊俏的詭譎感,表面上只是未能拆除所有炸彈,但卻具有事件暗藏謎團,事件全貌有待後續揭曉的懸疑色彩。就故事整體而言,首幕戲除了展現主角光環,還具有塑造事件遠因的額外效果。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日後宋康任與家人搭乘高鐵時遇到炸彈威脅的戲碼中,許多不同類型的面向則能展現不同的價值。「警方收到不明的恐嚇訊息」是其一,除了確立新威脅降臨的威脅感外,敵人躲在暗處、列車上的乘客也可能人人有嫌疑的情況,能將恐襲題材帶來的戲劇張力與懸疑性給予妥善發揮。

有時則是展現當疑似炸彈的物品可能被找到時,所帶來的重大波瀾,宋康任設法運用專業穩重情勢、普通民眾可能難以冷靜沉著的應對,能有效帶來專業與非專業碰撞所帶來的火花。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列車乘客特色大不同 帶來不同的增色作用

除了與炸彈威脅有關的面向外,一些戲碼則能有效凸顯芸芸眾生的百態。(以下涉及劇透)列車上可能有急於處理婚姻危機的補教界名師、有昔日爆炸案的受害者家屬、有即將步入求婚階段的情侶等,這些角色儘管重要性或戲份佔比不一,但能為電影帶來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使不同層級的生活化事務,在片中不時起到點綴作用,確保作品整體面貌更豐富。

其中較值得稱道的是,補教界名師劉楷在片中的價值其實超乎想像的突出,彰顯炸彈危機所需要的專業可能不侷限於應對爆裂物,還包含其他層面的科學知識或能力,並帶來普通百姓也能立功的鼓舞效果。而就宋康任的家人而言,他的妻子與母親則展現極為和諧的婆媳關係,體現婆媳互相善待對方的可貴,對於婆媳問題充斥的當代宛如是一股清流,側面展現危機中仍有美好。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宋康任處理炸彈危機的種種過程,自然是《96分鐘》的重頭大戲。由於高鐵上並非只有男主角有警察履歷,他的前長官李傑也在列車上,宋康任的妻子王欣本身則是現職刑警,警察角色至少有3人以上,能確保警匪交鋒的面向更有團體戰架式,而非只能依靠男主角獨撐大局,使作品不至於憑藉單一主角的光環取勝。

有的情節則能體現警察與罪犯對峙的脈絡變化,「幕後反派是誰?」是這類問題的核心,對於兇手如何浮上枱面,電影的塑造則能展現階段性變化,用擠牙膏式的風格,逐漸展現案情進展。誰是案件關係人?誰可能只是被利用的打手?幕後元兇的動機為何?炸彈威脅是否僅涉及單一列車?相關疑點都在過程中逐步推進,透過逐步接近事件真相展現觀賞性。雖然以炸彈災難為大背景,但充份保有警察破案的警匪題材架式。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完整真相的揭曉 帶來強大的戲劇張力

《96分鐘》最扣人心弦的內容其實並非真兇的揭曉或炸彈如何拆除,而是事件完整真相的揭曉。宋康任昔日的失敗任務,堪稱整體事件的重要源頭,這也能引出道德上的重大難題,展現只能在犧牲少數人或犧牲多數人中二選一的艱難情境,而且當有熟悉的人牽涉其中時,人性的選擇與糾結可能也會面臨變化。

宋康任的角色等警察角色的定位或形象,也能因此出現微妙變化,原本可能只是努力拆除炸彈但未竟全功的悲劇英雄,如今則染上了一層道德爭議;雖然並非讓角色從好人大幅翻轉為黑警,但足以展現角色從白色退入灰色地帶的戲劇張力。如今處理新危機,也更有為昔日瑕疵完成自我救贖的正面意義,故事的美滿與否也不在於好人是否最後都能存活,而是救贖的達成與否。

《96分鐘》闡述的高鐵炸彈恐襲題材,對台灣電影界來說是全新創舉,其中的意義已不言而喻,故事中涉及的危機處理過程,以及道德難題與人性面貌的詮釋,普遍也有不俗水準,可說是題材開創性與故事觀賞性兼具的佳作,對台灣電影界來說具有相當程度的正面意義。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劇照。(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電影海報。(華影國際提供)
《96分鐘》電影海報。(華影國際提供)
#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