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會莫名出現頭痛、心悸、失眠或全身痠痛等不適。專家提醒,這些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
自律神經就像人體的平衡器,負責心跳、呼吸、消化等非自主功能。一旦失衡,可能對身心造成全方位影響。透過簡單茶飲、穴位按摩與生活調整,可以幫助緩解不適,找回身心平衡。
1分鐘自我檢測:你中了幾項?
台灣京禾中醫診所院長陳俊如具有中醫、功能醫學及營養醫學相關背景,在內分泌及自律神經失調以及代謝症候群的領域有豐富的經驗。陳俊如在新唐人電視台《她健康》節目中分享,想知道自己是否出現自律神經失調?你可以透過觀察日常症狀來初步判斷。依照以下五大類別症狀進行自我評估,如果符合的項目越多,代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可能越嚴重:
1.腦神經相關
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頭痛?晚上難以入睡、睡眠淺、多夢,或者睡覺後不能恢復精力?白天無法專注或莫名疲倦?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表現。
2.眼、耳、鼻、口相關
你是否出現視力模糊、耳鳴、聽力減退、鼻子過敏、口乾舌燥,或者喉嚨有異物感等?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症狀,其實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因為自律神經控制全身器官,症狀可遍及身體各處。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最好先到眼耳鼻喉科等專科就診,由醫師進行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問題。
3.消化系統相關
你是否容易消化不良、腹脹、有胃食道逆流、或是有便秘或腹瀉的困擾?自律神經影響著腸胃蠕動,自律神經失調時會導致消化功能混亂,甚至誘發腸躁症。
4.內分泌及肌肉相關
你的手腳是否冰冷?或是手心腳心特別容易盜汗或燥熱?自律神經控制汗腺與體溫平衡,自律神經失調會讓身體無法順利調節體溫。你的肩膀和腰部是否經常僵硬痠痛?或者是睡覺時會磨牙?這些症狀都顯示你的肌肉處於長期緊繃狀態,無法放鬆,這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並且自律神經負責肌肉營養的調控,當它失調時肌肉狀態較差,就比較容易出現痠痛。
5.心血管相關
你是否會感到心悸、胸悶,或是血壓不穩定?有些人甚至在躺下時會感覺到心臟「砰砰砰」地跳得特別快,以至於難以入睡。自律神經控制著心臟、呼吸、血壓等,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肌肉緊繃或血管縮脹,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障礙。
如果你已經察覺到日常中有這些症狀,並且影響到生活品質,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日常保養找回身心平衡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尚且輕微,陳俊如建議可以先在生活中,嘗試以下幾種改善自律神經的方法,透過自我療癒來找回平衡:
1. 一杯茶飲:玫瑰花紅棗茶
材料:玫瑰花6朵,紅棗2枚。
做法:將紅棗去核、捏破或切開後,與玫瑰花一起放入容器中,加入400毫升開水沖泡,浸泡出味道後即可飲用。
在中醫理論中,自律神經失調與「肝氣鬱結」有關。中醫認為,肝主要掌管身體能量(氣)循環的平順,有「疏洩」和「藏血」兩大功能。疏洩是指疏通、調節,即協助身體能量系統平順運行;藏血則是指肝能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這點與現代醫學中,肝臟有儲存血液功能的說法相似。當肝氣不順暢、長期鬱積,身體便可能出現心慌、胸悶、情緒易怒或低落、消化不良、月經失調等症狀,進而影響自律神經的平衡。
陳俊如表示,玫瑰花香氣能疏肝理氣,幫助身體的氣血運行順暢,特別有益於因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紅棗具有健脾胃、補氣血的功能。單喝玫瑰花可能味道較淡,加入紅棗不僅能幫助滋養身體,更能增添甘甜風味。
2. 按摩三穴位緩解症狀
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負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氣、血兩種物質循環運行,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平衡和穩定。當身體出現氣血不平衡或不足時,可能會出現疾病或其它情況。內臟通過經絡與身體各個部位相連,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通過針灸、按摩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可以調理氣血循環,就能夠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因此,陳俊如表示,透過按摩以下穴位,可以來緩解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相關症狀。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央,向後約一拇指橫寬處。研究表明,刺激百會穴有多種健康益處,可以緩解頭痛、頭暈,治療神經和精神疾病等。
內關穴:內關穴位於手腕內側,腕橫紋向上三橫指寬處,手腕兩筋之間。內關穴與心臟相對應,有保護心臟與心血管的效果,同時可以平衡自律神經。按摩內關穴能有效緩解心悸、胸悶、心跳過速等症狀,有助於安神助眠。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寬處。足三里穴與胃相對應,按摩此穴有助於調理腸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3. 調整生活習慣
陳俊如表示,從日常細節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是恢復身心健康的良方。她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調整:
規律作息:儘量在晚上10點半前入睡,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分泌褪黑激素,確保睡眠品質。睡眠不足會消耗身體能量,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適度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提升身心健康。白天或晚餐前進行約一小時的中低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或瑜伽,避免在睡前激烈運動,以免心率拉高影響入睡。
飲食管理:由於消化功能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陳俊如建議減少甜食和生冷食物的攝取,特別是對於容易胃食道逆流的人,有利於減輕腸胃負擔。
紓壓放鬆:透過練習深呼吸、冥想,或者利用香氛精油、輕瑜伽、音樂療法等,可以營造一個放鬆的環境,協助身體肌肉放鬆,幫助自律神經平衡。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情況嚴重,單靠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可以尋求專業醫生或中醫師的幫助。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常見,卻往往容易被忽略。當身體出現警訊時,除了尋求醫生協助,也要從日常養成良好習慣,從內而外找回平衡,才能真正恢復身心健康。@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