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èr shū gòng zhàng,sì hào yī guān。
二疏供帳,四皓衣冠。
ㄦˋ ㄕㄨ ㄍㄨㄥˋ ㄓㄤˋ ,ㄙˋ ㄏㄠˋ ㄧ ㄍㄨㄢ 。
二疏供帳,四皓衣冠。
【註釋】
(1)二疏:指西漢兩位學者:叔父疏廣,字仲翁;姪子疏受,字公子;兩人皆為東海蘭陵(今屬山東棗莊市嶧城區)人。漢宣帝時,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受為太子少傅。
(2)供帳:陳設宴會用的帷帳、用具、飲食等物。亦謂舉行宴會。
(3)四皓:商山四皓,簡稱四皓,乃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亂世而隱居商山,採芝充飢,四人皆八十多歲,鬚眉皓白,世稱商山四皓。
【語譯】
疏廣、疏受告老還鄉,公卿大夫設帳為他們餞行;商山四老出席宴會,讓漢高祖不敢廢掉太子。
【人物故事】
二疏:疏廣、疏受
據《漢書‧列傳》載,疏廣從小好學,通曉《春秋經》,他在家教書,有學生從遠地來跟他求教學習的。後來疏廣被宣帝徵召入京為博士、太中大夫。漢宣帝確立皇太子後,疏廣先為太子少傅,數月後升為太子太傅。
疏廣的姪子疏受,是地方推舉出的「賢良」,由此被舉薦為「太子家令」。疏受恭敬、敏捷有文采,應對有禮高雅,宣帝非常歡喜,拜他為太子少傅。每當太子上朝,疏廣、疏受就陪同晉見,太傅疏廣走在太子前面,少傅疏受走在太子後面,叔侄倆人一起當太子的老師,朝廷以他們為榮。
兩人在職五年後,太子十二歲,《論語》《孝經》全學會了。疏廣對疏受說:「我聽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現在我們的俸祿已經到二千石,官也做了,名聲也有了,這時不離開,恐怕以後會後悔,不如我們叔侄倆一起出關,回故鄉養老,不也很好嗎?」疏受叩頭說:「我聽從大人的話。」
疏廣就說自己年老,奏請皇上讓他們回鄉。皇上因他們年紀大就同意了,多賜給黃金二十斤,太子送他們黃金五十斤。臨行,公卿大夫朋友同鄉都來餞行,在東都門外設帳宴飲,送行車馬有好幾百輛,後來兩人告別而去。連站在路邊觀看的人都說:「賢哉二大夫!」為他們的離去嘆息流淚。
疏廣及疏受為太子傅,俸高位尊,然而並不戀棧富貴,激流勇退。疏廣回至鄉里,每天讓家裏擺設酒食用的器具,請族人故舊同享,大家都很開心。他幾次問家裏還有金子嗎,有再拿去買酒食。
這樣過了一年多,疏廣的兒子私下請一個疏廣信任的老人,請他閒聊時對疏廣說:「孩子到該立業的時候了,該留點錢給他們買田宅。」疏廣說:「我是老糊塗不想為子孫想嗎?我們原本已有的田地和房屋,如子孫勤作,衣食夠得上一般的水平。如果多給,只是教子孫怠惰而已。子孫賢而多財會拋棄志向;愚而多財會增加罪過。何況有錢人容易招人妒怨;我沒甚麼可教化子孫的,不想用錢財增加他們的罪過或招人怨恨。再說這些金子是聖上給我頤養天年的,所以我很樂意跟鄉黨宗族一起分享這些恩賜來歡度餘年,這有甚麼不好嗎?!」因此疏廣和疏受都適意地終其天年。
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
傳說「四皓」是秦始皇朝中的四位博士官。據西晉皇甫謐所撰《高士傳》載,四皓避亂隱居,無以為食,就採食紫芝以療飢。他們認為富貴令人害怕,不如貧賤可以適意過日子,四人就一起進入商洛山。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四皓幫助太子劉盈(漢惠帝)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據載,劉邦建漢後,一直想網羅德高年劭的四皓,但始終不能如願。當時,太子劉盈乃呂后所生,然而劉邦寵幸戚夫人,很想更立戚夫人所生的兒子為太子。呂后驚恐,就讓她的哥哥建成侯去脅迫張良出對策,張良說:「這種事很難靠口舌去爭取。回想皇上請不來的,天底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很老了,他們都認為皇上輕慢不尊重人,所以一直藏匿山中不願意擔任漢臣。但皇上非常尊敬他們。」張良建議由太子寫一封詞語謙卑的信,另備厚禮及乘坐舒適的馬車,派遣口才好、善辯說的人前去堅定地迎請,請到這四人對太子是一大助力。就這樣把四皓請到了建成侯家。
後來在一次酒宴上,劉邦看見有四個人一直陪侍太子身旁,年紀都有八十多了,鬚眉皓白,衣冠奇特,感到好奇,問道:「他們是誰啊?」四個老人向前回話,各自報上名姓,說是東園公、甪里、綺里季、夏黃公。劉邦大吃一驚,說:「我尋求諸公好多年,諸公逃避我,如今諸公為何自動跟我兒交往呢?」四人都說:「陛下看不起士人,動輒責罵,臣等寧死不受辱,所以恐懼地逃亡藏匿。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人沒有不盼望為太子效命的,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那有勞諸公,很高興最後還是來調護太子。」四人敬完酒後快步離去。劉邦目送四人,指著他們四人對戚夫人說:「我想換太子,但那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勢力已經形成,很難動搖了。呂后真成了你的當家主子了!」
商山四皓進退皆有準則。先前,因避亂而逃入深山挨餓受凍;接著,不願被侮蔑士子的帝王所羅致而繼續躲藏;後來,擇仁德之君效命,是有志節的長者;後來漢惠帝繼位後,四皓沒有接受官位,返回商山卒於商洛,其風骨長為後人所景仰。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龍文鞭影】系列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