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代際創傷?代際創傷(intergenerational trauma)是指歷史事件或集體經歷對個人造成的身心傷害,不僅影響當事人,還會透過家庭、教育和社會機制,悄無聲息傳遞給後代。這種創傷常見於經歷過戰亂、種族滅絕或系統性壓迫的群體。在中國背景下,代際創傷與「黨文化」緊密相連,形成了獨特的傷害模式。

代際創傷的傳遞:從家庭到個人

黨文化是中共邪黨在過去百年間形成的意識形態體系,強調集體主義、階級鬥爭、絕對忠誠和對異見滅絕式壓制。它不僅是邪惡統治工具,更深深塑造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這種文化通過暴力、洗腦教育和社會控制,以假惡暴的形式將創傷嵌入集體記憶與行為模式,讓一代又一代人難以擺脫。

例如,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運動,不僅摧毀了無數家庭的信任與和諧,還留下了深刻創傷。許多人被迫參與批鬥、告密,甚至背叛親人,這些經歷內化為沉默、壓抑或過度控制的行為,傳遞給了下一代。

黨文化的核心——集體主義和鬥爭哲學——讓個人情感被邊緣化。個人創傷被壓抑,無法通過公開對話或其它形式得以釋放。這種壓抑讓創傷以隱性方式呈現,比如父母對子女的過度保護與控制,或對敏感話題漠視與迴避。

在中國家庭,代際創傷往往通過父母的行為和價值觀無聲傳承。以我個人經歷舉例,經歷過政治運動的父母,由於內心恐懼和不安全感,因為我修煉法輪大法,在1999年邪黨全面鎮壓的環境下兩度舉報我。他們真的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巨大創傷後的應激反應。他們也要求我聽話,追求「穩定」職業,忽視我的個人需求。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記得父輩們對他們經歷過的「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話題從來輕描淡寫,讓我對歷史的理解充滿了空白。直到我修煉法輪大法,1999年我身邊的同修經歷酷刑,而父母對我說出「活該」這樣的話,正是他們對自己曾也遭受迫害,巨大的恐懼被扭曲後應激的反應。我歷經十多年才得以看見這個真實而痛徹心扉的原因。寫到這裏,我又進一步明白,其實這個「活該」隱藏了父母悲愴而無奈的求救,他們其實真實的意願應該是:「來!幫我們,救出我們」。在黨文化治下的中國人,非常難以發出正常的求助,通常呈現出那種高調做事,攻擊行為和愛面子等扭曲的思維與行為,令人難以洞徹。

黨文化不僅是代際創傷的製造者,更是其延續的載體。它通過反覆的暴力、洗腦教育,和社會控制,將創傷嵌入每個中國人的記憶和行為模式裏,再延續到了下一代。是時候揭示這一隱形枷鎖,做出深刻反思,解體邪惡了。

我最近有思考關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思想來源,發現:在上個世紀出現的中共邪黨對人民的統治下,老一輩的人經歷恐怖戰亂,極其苦難走過來,生存自保本能都太強,所以他們以他們有限的人生境界,教育下一代時,他們拚命灌輸進來的就是教導如何自保,如何勝出,如何獲取,如何贏過別人,如何不犯錯,等等,教導孩子迴避正義,不要被害或被別人議論。

如果我們是那種從小就是很順服,聽父母話的,那麼把這套標準灌進來,然後形成了人格,而這個人格特質的身心反應模式,以及心念的思維本能都比較狹隘。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如不按父母的話去做會愧疚。

我想在這裏講一個關於孔子時代「曾子受杖」的故事。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里。一天,曾參與父親曾晳在瓜地裏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愛惜物力,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裏很慚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罰,可身體承受不住,便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慢慢甦醒過來。

曾參剛睜開眼睛,就想到了父親。為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孩兒犯了大錯,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育我,不知您的身體沒有甚麼不舒服的地方呢︖」

父親見曾參似乎沒有甚麼大礙,稍放了心,曾參於是退回了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快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的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當孔子聽說了此事後,很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弟子們感到有些奇怪。

曾參知道後,內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認為自己有甚麼過錯。於是,就請了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子此時便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從前,上古帝王虞舜之父瞽瞍,他有一個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親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

「當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可以等著受罰;可如果是大的棍棒就該先避開。這樣,瞽瞍就沒有犯下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舜也極儘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參侍奉他的父親,卻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直接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迴避。倘若真死了,那不是陷父親於不義麼?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你難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嗎?殺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又該怎麼樣呢?」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開導後恍然大悟,當曾參聽到了孔子這些話後,也一下子醒悟過來,感嘆說:「我犯的錯,真是太大了。」於是就很誠懇地去向孔子拜謝並悔過。

這是孝的本來意思。孝是一種關係,是雙方的顧及與愛護。倫理關係其實都是雙方的,父慈子孝;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夫不賢則無以御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只是人類道德敗壞之後,關係中強勢的一方開始用倫理去壓迫另一方,這樣一種變異了的關係其實是一種迫害。因此造下業力。而黨文化治下的順民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真正的孝不只是表面孝順父母,一味不分黑白順從父母,這是愚孝。物質陪伴也只是淺孝。真正的孝是把父母的缺點和祖輩們的弊端在自己的身上不再重演。完全可以讓整個家族命脈的一些惡因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停止,不再繼承不再延續。而同時祖輩父輩們的優點則繼承,發揚光大其。這才是生命繁衍生息的意義所在。真正的孝是打破代際輪迴。

社會中的集體失憶

在社會層面,黨文化通過教育和宣傳,除了生產創傷還製造仇恨。例如,學校對中共邪黨自己犯下的各種滔天大罪的歷史事件選擇性敘述,造假,比如淡化文革影響,抹黑法輪功。讓年輕一代難以理解意識到,創傷根源就是邪黨本身。這種「集體失憶」使得創傷無法被正視,卻以隱性方式影響著年輕人的價值觀。比如對權威的盲目服從或對異見與真相的叛逆排斥。

黨文化也體現在集體中,比如搞各種群眾運動。我發現在華人圈子,即使只有幾個人的小群體,都能對其中某個持不同意見的個人發起威權迫害。不遺餘力清除任何不順從的意志是黨文化的特點之一。

反思與超越

西方古典主義文化,特別是古希臘和羅馬的傳統文化,強調理性、個人表達的自由與諧和。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這些古典思想家認為個體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實踐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這種文化鼓勵人民公開對話與反思。

相比之下,黨文化強調集體意志和思想統一,壓抑個人情感與創傷表達。這種壓抑讓創傷在沉默中得以傳遞,沉默本身成為創傷載體。要超越代際創傷,首先要勇敢面對自己的經歷。

對我來說,意識到恐懼與「覺得自己不夠好」並非天性,而是來自中共治下的社會帶來的個體家庭教育的潛意識灌輸,這些灌輸源於老一輩的生存本能,他們教導我們如何自保、如何勝出,但這些教導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當我認識到這一點,我開始擁抱真實的自己,接納過程,解體怨恨,學習放鬆。

我學習做誠實的自己,也深深地,一次又一次,擁抱父輩先祖們深重的痛苦烙印,化解這些一直繼承下來的思想業力與行為模式,從極度抑鬱中漸漸走了出來,心生感恩。作為一名大法弟子能夠出生在當代中國,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啊,因為通過大法修煉可以在創傷中最終修得慈悲與正念。獲得平靜,釋然,甚至身心喜悅,大法修煉幫助了我。

我也深刻意識到在社會層面,打破黨文化的沉默與壓抑至關重要。這需要更開放的交流與走回傳統、更自由的公共討論空間,以及對個人情感的尊重。我來到西方社會十幾年了,作為深受黨文化影響的個體,我相信在未來,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需要回歸真正的中華傳統,在直面創傷與追求真理中獲得痊癒與祝福。#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