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World Bank)報告指出,亞洲各地年輕人正為尋找體面工作而掙扎,許多人被迫從事低生產力或非正式職位,導致收入偏低、社會流動受限。世銀警告,這股「挫折感」正助長全球範圍內的青年抗議浪潮,或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報告顯示,亞洲多個經濟體的青年與資深勞動者間存在明顯差距。大陸與印尼約每七名青年中就有一人失業;在多數國家中,處於易陷入貧困狀態的人口比例已超越中產階級。儘管整體就業率維持高位,但高薪及穩定職位集中於少數人手中,大部份年輕人仍陷於低薪服務業或非正規工作,難以擺脫貧困循環。

世銀指出,太平洋國家及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依然偏低。在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男女勞動參與率差距達15個百分點,而太平洋地區女性勞動力比例更為不足。

報告同時指出,亞洲就業增長重心近年已由製造業轉向低薪服務業,削弱了過去數十年帶動脫貧的成果。數據顯示,蒙古、印尼與大陸15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超過10%,而25至54歲主力勞動人口失業率僅約5%,反映青年就業困境仍然嚴峻。

報告並強調,創業與貿易對創造就業至關重要。例如馬來西亞與越南的新創企業雖僅佔總就業人數57%,卻貢獻近八成新增職位。然而,新企業進入市場的速度放緩,正削弱就業動能。

世銀同時提醒,菲律賓、印尼、肯尼亞及蒙古等地Z世代主導的抗議潮,已凸顯青年對貧富差距及腐敗問題的不滿。各國政府應加強勞動市場改革與教育投資,協助青年融入高生產力產業,以防社會不滿進一步演變為政治與經濟動盪。@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