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與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氣與血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張氏醫通》描述「蓋氣與血,兩相維附,氣不得血則散而無統,血不得氣,則凝而不流」。 

中醫強調「血為氣之母」,人體五臟六腑能夠正常發揮功能,需要靠血液的濡養,同時氣需要依附在血中才不會散失;而「氣為血之帥」,氣對血有統帥、引領的作用,能夠幫助血液生成,推動血液循環,並讓血液運行在正確的道路中,才不會出現瘀血或出血的症狀。 

鑒於兩者的功能密不可分,血虛的人往往伴隨著氣虛,「當歸補血湯」就是透過補氣來促進血液生成,達到治療效果。

貧血 vs 血虛

「血虛」顧名思義是體內的血不夠,然而西醫診斷的「貧血」並不能與「血虛」完全劃上等號。

西醫講的「貧血」是指透過抽血檢查,發現血液中的紅血球、血紅素低於正常標準。血液中攜帶的氧氣不夠會導致疲倦、頭暈或心悸。

中醫說的「血虛」,「貧血」僅是其中一種可能,許多人的抽血檢查正常,但仍有全身乏力、頭暈、心悸、面容蒼白或萎黃的症狀。

血虛常見症狀和影響

血虛的人常見到全身或局部器官組織循環不佳、營養不良,或是功能衰退。

常見症狀包括疲倦乏力,面無血色,嘴唇、眼瞼、指甲乾燥而蒼白,或是時不時頭暈、眼前一片黑。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許多人也因血虛而落髮。

若是血不養「心」,會出現心悸、淺眠多夢以及記憶力衰退;血不養「肝」,則會雙眼乾澀、視力衰退或是肌肉抽筋;肢體末梢的血虛,常造成手腳麻木或是皮膚乾燥。

四大血虛好發族群

1. 女性族群:女性容易血虛,因為在月經周期、懷孕、生產、哺乳等過程,體內會耗損大量的血;還有就是邁入更年期,腎精(天癸)逐漸耗盡以至於無法化生氣血。

2. 脾胃功能不佳者:由於「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下面兩類人都因脾胃功能受損而無法製造血液:

飲食無度的人:長期飲食不正常、過度減肥或暴飲暴食,導致脾胃虛弱。

思慮過密者:長期壓力大的人,因過度憂思而影響脾胃功能,即所謂的「思傷脾」。

3. 用眼過度族群:中醫強調「久視傷血」,重度使用3C產品會損傷肝血,並讓眼睛感到乾澀疲勞。

4. 夜貓族:中醫講「夜臥則血歸於肝」,而熬夜導致睡眠不足,人體無法修復氣血。

掌握五大要領 避免與調養血虛

1․ 規律飲食:三餐飲食要規律,切勿暴飲暴食或過度減肥,才能順利生成氣血。

2․ 避免過度用眼:不要過度使用眼睛,如長時間觀看3C產品,以防損傷肝血。

3․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使人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氣血。

4․ 秋冬注意保濕與保暖:中醫認為「秋主燥」「冬主寒」,秋冬季節,由於外界溼度降低、氣溫下降,血虛體質者容易耗損體內的水份(按:血也是水份之一),血液循環變差,因此容易出現皮膚乾癢、龜裂和手腳冰冷、麻木。

平日要注意「保濕」和「保暖」;而後腦勺是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關卡,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

5․ 補充四大類食材和藥材

.富含鐵質的食物:紅肉、豬肝、吞拿魚、生蠔、扁豆、藜麥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西蘭花、柑橘、奇異果、番茄、桑葚

.補血中藥材:當歸、白芍、何首烏、黑芝麻、雲耳、龍眼

.補氣中藥材:北芪、白朮、淮山、大棗、黨參

(昌盛堂中醫診所提供)
(昌盛堂中醫診所提供)


(昌盛堂中醫診所提供)
(昌盛堂中醫診所提供)


本文摘編自《秋冬如何補氣血?血虛是甚麼?有甚麼症狀?可吃甚麼來補血虛?》,昌盛堂中醫診所提供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