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附篇〉悄悄地提出修訂《教育條例》,引入全新的教師執業證書制度,要求每隔數年定期續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10月3日再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因應社會對教師專業的要求日益提高……完善教師註冊機制,以確保所有於香港學校任教的教師均為適合及適當人選……」

在香港現行制度下,教師註冊是一種「終身制」:只要符合基本資格並獲批註冊,就能長期持續任教。新方案則擬要求教師持「執業證書」,並需定期審批。從表面看,這是要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但關鍵在於怎樣定義「適合及適當人選」。以前曾經帶學生參與維園六四晚會、在通識課堂上教導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曾支持反送中運動的教師們,會否被DQ?

蔡若蓮在會議上提及「人才是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基礎……朝着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紮實邁進」,用字風格跟中共差不多。恰巧,中國教育部2022年4月曾發表《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也很喜歡用「強」字。

《強師計劃》提出「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把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教師的政治意識、政治能力」,代表教師不只需要職業道德,還需要與黨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忠誠。

在大陸的教師考核體系裏,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思想政治素質是前置條件。如果香港的註冊制度真的參照這一模式,那麼未來教師在續牌時,除了教學表現和進修紀錄,還可能要接受「思想政治合格」的評估。香港教師可能需定期參加由教育局或指定機構舉辦的政治教育課程及交流團,內容包括《國安法》、《憲法》與《基本法》、「愛國主義」教育等;結業證書或將成為續牌必要條件。

課堂言行將成為教師續牌的隱形考核,公開發表「不當言論」,甚至社交媒體上的表態,都可能影響續牌。教師將更傾向於自我審查,以確保言行「合規」。這對課堂自由討論與批判思維培養將帶來深遠影響。

教育局為何選擇2025年、2026年才「完善」制度呢?背後有政治計算。數年前,香港正處於移民潮高峰,教師短缺嚴重。如果當時強推「政治審核式」註冊制度,恐怕會引發更大規模的人才流失。而到2025年,移民潮已冷卻,教育人力相對穩定,推行新制度的社會阻力大幅減少。當局一直在等一個「社會最不易反彈」的時機,才推出新制度。證明這並非單純的教育行政問題,而是政治風險管理的體現。

如果香港教師註冊制度參考中共教育部文件,代表教育的專業化與政治化將同步推進。制度表層是「提升教師質素」,但深層是「確保政治可靠」。未來,教師的角色將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擔任「國民教育與國安教育的前線守門員」。莊梅岩如果想轉行做教師,恐怕也難以註冊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