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十一長假期間(10月1日至8日),中國遊客的出遊意願看似不減。然而,中國人的這股旅遊熱情並非雨露均霑。消費者理性勒緊荷包之際,出行便利的中東地區整體正在成為熱點。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上象徵著財富和奢華的杜拜卻看似失色。
數據顯示,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和阿聯酋等中東國家成為海外旅遊預訂增長最快的目的地之一。其中,前往多哈的旅遊預訂量同比飆升441%,阿布扎比也增長229%。這場突如其來的「中東熱」背後,折射出中國消費者在「錢緊」壓力下,對旅遊「價值」的重新定義。
兩組矛盾數據揭示的「錢緊」邏輯
中東旅遊市場呈現出兩組關鍵數據,它們共同揭示了消費緊縮對不同客戶群的影響:
根據ForwardKeys從9月27日至10月12日的統計數據,總體而言,中國飛往中東的航班量比2019年疫情前增長超過180%,顯示該地區已成為新興熱點。特別是富裕遊客對豪華艙位(如商務艙和頭等艙)的需求增長了133%。
然而,根據China i2i Group CEO Glos同期估計,與周邊地區爆發式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杜拜的旅遊人次估計下降約50%。儘管其預訂量仍有27%的微增,但人次的大幅下滑反映出對大眾市場吸引力的減弱。
這種「中東整體看好,但杜拜失色」的現象,是消費緊縮導致客戶群結構理性篩選的直接結果。大眾客戶群因成本壓力選擇更具性價比的替代方案,只有對價格不敏感的富裕客戶群才能支撐起高端預訂數據。
「錢要花在刀刃上」:杜拜購物光環褪色
杜拜旅遊人次大幅下滑,其核心原因正是中國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追逐,即使在高端消費領域亦是如此。
CNBC報道指出,由於國內經濟壓力,中國消費者正在緊縮開支。同時,日圓疲弱使得鄰近的日本奢侈品價格更為實惠。這一外部因素直接削弱了杜拜作為「購物天堂」的吸引力,證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遠高於品牌地點。
另外,遊客發現杜拜充斥著「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連鎖品牌,缺乏獨特的阿拉伯文化吸引力。當消費者勒緊荷包時,他們不願再為缺乏本土特色、隨處可見的國際化設施支付高昂的旅行成本。
相比之下,阿布扎比因其「更本土化」、「更像阿聯酋」的文化和歷史景點,能提供一種「不同的體驗組合」,贏得了理性富裕客群的青睞。
中東新寵吸引力:「便利性」與「身份價值」
新興中東目的地如卡塔爾(多哈)和沙特阿拉伯的崛起,則證明遊客願意為「稀缺的體驗價值」和「身份象徵」買單。
中東國家通過放寬簽證政策和新增直飛航線(如阿聯酋航空開通杭州和深圳航線),大幅降低了長線旅行的間接成本和時間成本,使得遊客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實現目的地探索。
在社交媒體時代,前往中東這樣的非傳統目的地,成為一種展示「冒險家」和「經濟能力」的身份象徵。這種無形的「社交價值」,讓願意投入資源的客戶群覺得消費物有所值。
同時,遊客在這裏有機會品嚐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等豐富多樣的地區美食。這類體驗的稀缺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消費價值。
不過,儘管中東熱度上升,但總體而言,鄰近、價格實惠且免簽證的亞洲國家(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南韓、新加坡)仍是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主導力量。這無疑是「錢緊」壓力下大多數人的理性首選。#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