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新的《施政報告》提出將委託本港大學以AI協助肺癌篩查,推動香港在癌症防控工作。ASPIRE亞太區肺癌聯盟(ASPIRE for Lung Cancer,下稱ASPIRE)邀請兩名醫生發布其最新肺癌篩查相關研究,並公布一份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大多支持肺癌篩查,研究也發現將「高風險非吸煙群組」納入肺癌篩查具成本效益,促請當局主導推進有效的肺癌篩查。
受訪市民對肺癌篩查多持正面態度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公布,一項由香港中文大學於今年4月至5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以問卷調查訪問1,100位市民,及與30位市民進行深入訪談,探討受訪者對於LDCT肺癌篩查的接受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肺癌篩查多持正面態度,多達90.1%受訪者表示支持,88.4%認為可行。然而,約一半(51.4%)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未必懂得安排或完成整個檢查。研究顯示有健康保險、收入較高(每月5萬港元或以上)及經常負責家中煮食的人,對肺癌篩查持較正面的態度。
黃至生表示,量化調查顯示市民普遍支持肺癌篩查,下一步如何推動更多市民參與篩查,達到防治效果至為關鍵。他續說,深入訪談的受訪者普遍認為,來自醫生、政府和家人的支持至為重要;相反,知識不足和費用高昂是主要障礙。在有健康保險或財政支援、家人鼓勵和容易取得資訊的條件下,受訪者參加篩查的意願會更高。
「高風險非吸煙群組」肺癌篩查亦具成本效益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臨床副教授龍浩鋒醫生的研究,分析高風險人群的識別、診斷和治療流程等的成本效益。該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與「高風險非吸煙者」接受LDCT肺癌篩查後,其每一個品質調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的成本分別為14,122美元及9,610美元,均遠低於未有接受篩查的24,302至40,202美元,顯示無論吸煙或高風險非吸煙群組,篩查均具備成本效益,且高風險非吸煙群組的成本效益更為理想。
龍浩鋒表示,由於LDCT能及早偵測更多早期肺癌個案,減少患者於晚期才被確診的情況,現時香港有超過一半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四期,及早發現可增加存活率及減少治療費用,大幅減少每一個QALY所需的成本,亦顯示篩查方案具高度成本效益。
他認為當局訂立肺癌篩查目標群組時,除了吸煙者外,亦可考慮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即有肺癌家族史、長期暴露於二手煙及經常吸入烹飪油煙等。此舉可充份利用醫療資源,並有效降低晚期肺癌比例及死亡率,減輕社會整體疾病負擔。
ASPIRE亞太區肺癌聯盟項目經理李旖婷表示,政府主導的肺癌篩查計劃應結合本地研究數據,策略性擴大篩查目標,實現早診早治,提升肺癌治癒率,更能夠推動香港逐步完善癌症防控與治療體系。建議政府在篩查計劃中融入心理支援及患者教育,提升市民參與率。@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