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小弟自2018和2019年後,再度踏足薄扶林火龍盛會,心情格外澎湃。自2019年後,經歷了疫情的沉寂,公開的火龍活動曾一度停辦,直至在2023年才恢復。今年的場面比以往更為熱鬧,不僅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的贊助,更獲得多個機構支持,媒體亦廣泛報道,令整個活動更具規模。場地燈光明亮,人流熙來攘往,氣氛比疫情前更為高漲,市民參與度明顯提升,令人感受到節慶的真正熱情。
薄扶林舞火龍的歷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當時村中爆發瘟疫,村民以禾草紮成龍形,插滿香枝,巡遊村落,祈求袪災除病。瘟疫消退後,這項習俗便流傳下來,成為薄扶林村每年中秋的重頭戲。2017年,薄扶林舞火龍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大坑舞火龍齊名。這不僅是文化的延續,更是社區凝聚力的象徵。
相比其他地區的火龍活動,小弟對薄扶林火龍情有獨鍾。這裡不論人數多寡,村民、工作人員與外來友人均可共同參與,無分彼此,齊心協力完成整個儀式。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圍,正是中國人共渡佳節的傳統精神。每年,小弟都能感受到村民的熱情與誠意,這份人情味,是其他地方難以媲美的。
整個火龍盛會的流程與往年大致相同,首先是拜祭儀式及點晴,象徵火龍獲得靈氣。隨後火龍在薄扶林村南行巴士站對出「蟠龍舞動」,再進入李靈仙姐塔參拜,接著前往西國王廟。每到一處,火龍都會換香枝,象徵更新能量。火龍入村後,會拜祭伯公壇,並遊走村內各處,包括大街、圍仔及龍仔督,場面壯觀,香火鼎盛。
火龍巡遊完村內後,隊伍會移師至華富邨,再經瀑布灣道前往瀑布灣公園稍作休息。最後一站是瀑布灣海灘,進行名為「龍歸滄海」的儀式。此儀式象徵將火龍送回大自然,完成使命。工作人員會穿上救生衣,將火龍移至海中,熄滅香火,然後打撈上岸作後續處理。據一位資深工作人員透露,早年未有環保條例時,火龍會被送至深海,讓自然回收,如今則以更環保方式進行。
薄扶林火龍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近年村民積極推動「薪火相傳」運動,讓年輕一代學習舞火龍,延續這項百年習俗。小弟深感榮幸能親身參與其中,見證這份傳統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熠熠生輝。願這條火龍繼續在薄扶林村舞動百年,成為香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