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西南部黑森林深處,有一個鮮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秘密寶庫。它是德國文化遺產的守護者,承載著國家的文化記憶,旨在為後世保存德國的身份與歷史。

抵禦災變 黑森林深處建文化聖地

這個位於黑森林巴巴拉施托倫(Barbarastollen)的地下檔案庫,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極高安全級別文化保存設施之一,專門用於保護國家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檔案資料。這裏儲存的不是原件,而是數以億計的微縮膠片(Mikrofilme),總長度超過32,000公里,包含約14億至20億張圖像和記錄。

這些膠片被裝入數千個不鏽鋼容器(Edelstahlbehälter),每個容器可容納約21,000米膠片,總計約1,640至21,432個容器。存儲環境恆溫10°C、相對濕度35%,無需電力維護,可獨立存在數百年。設施分為多層架子,膠片定期檢查,但從未因災難而取出使用。

藏品則來自德國各州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和聯邦機構。重點保護一級文化遺產,即對國家歷史不可或缺的文檔。其中也包括前東德(DDR)檔案,約8,000公里的膠片是在德國統一後存入的。

這裏是唯一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特別保護的德國設施,遵守1954年《海牙公約》,周邊設軍事禁飛區和緩衝帶。旨在抵禦戰爭、災難或自然衰變,確保文化遺產至少保存500年。

巴巴拉施托倫的選址並非偶然。黑森林地區的地質穩定性以及其隱秘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存放珍貴檔案的理想場所。地下深處,恆溫恆濕的環境為文化遺產的長期保存提供了最佳條件。檔案庫的運作嚴格保密,僅有少數經過授權的人員能夠進入這一文化聖地。無論是珍貴的歷史文獻、藝術品,還是其它具有國家意義的文化遺產,這裏都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堅不可摧的避風港。

守護傳統 過去與未來在此交匯

2025年,巴巴拉施托倫迎來其作為德國中央保存設施的50周年紀念。自1975年投入使用以來,這個檔案庫不僅保存了無數珍貴的文獻和文物,還見證了德國在文化保護領域的努力與成就。無論是中世紀的手稿、近代的政治檔案,還是現代的文化記錄,這裏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載著德國歷史的一個片段。

德國聯邦政府對這一設施的投入反映了其對文化保護的高度重視。在全球化和數碼化浪潮席捲的今天,巴巴拉施托倫的存在提醒人們,物理形式的檔案和文物依然是人類文明不可替代的組成部份。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世代的寶貴遺產。

正如德媒所言:「在這裏,德國的過去與未來交匯。」巴巴拉施托倫不僅是德國文化身份的守護者,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燈塔。它的存在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傳統文化的根基永遠值得我們用心守護。

德國政府表示,將繼續投入資源,確保巴巴拉施托倫的設施和技術保持世界領先水平,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威脅。因為這裏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種象徵,代表著德國對自身文化根源的珍視與責任。#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