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九》)
【註釋】
愈:猶勝也。
與:一說為連詞,和;從前一些版本這裏還有一個「俱」字,如《論衡‧問孔》述文:「吾與女俱不如也。」一說為動詞,同意、贊同。
【討論】
孔子問子貢:「你跟顏回兩個人,誰強一些?」孔子這麼問,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子貢喜歡評論人物(憲問篇裏說「子貢方人」),二是那時候有人以為子貢比孔子賢德(子張篇裏說「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三是孔子處處讚歎顏回,多處批評子貢。因此,孔子特意這麼問子貢,「以觀其自知之如何。」
子貢回答:「我嘛,怎敢跟顏回比?顏回,聽到一件事能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孔子聽了很高興,連說兩次「弗如也」,不如他啊!不過,這裏的「吾與女弗如也!」理解有分歧。一種看法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另一種看法是:我和你都不及他!兩解皆通。本文就後者多說幾句。
為甚麼孔子會說自己和子貢都不如顏回呢?其實,唐代韓愈的《師說》講得很透徹了:「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甚至,清朝經學大家何治運(1774—1821)找出材料如是解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此孔子之樂天知命也。「子在,回何敢死」——此顏子之樂天知命也。顏子未五十而知天命,孔子之不如,一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顏子未六十而耳順,孔子之不如,二也。顏子只有一隙距離未及孔子,那就是未到孔子「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
孔子是聖人,他還以為有更高的聖者,學生中也有勝過他的人。就老師不必各方面都勝過學生而言,孔子立下了表率。
當然,孔門強調謙虛。劉逢祿《論語述何》說:「世視子貢賢於仲尼。子貢自謂不如顏淵,夫子亦自謂不如顏淵。聖人溥博如天,淵泉如淵也。若顏子自視,又將謂不如子貢矣。」
此外,關於「聞一知十」和「聞一知二」的區別,《論語註疏》中說: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顏回亞聖,故聞始知終。子貢識淺,故聞一才知二。南宋朱熹說:顏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見終;子貢推測而知,因此而識彼。比如,孔子說顏回「於吾言無所不說」,而說子貢是「告諸往而知來者」。南宋輔廣進一步解說:聞一知十,不是聞一件限定知得十件,只是知得周遍,始終無遺,故無所不說。聞一知二,亦不是聞一件知得二件,只是知得通達,無所執泥,故告往知來也。
子貢、顏回為甚麼這麼大的區別呢?後人認為乃在性命之學上,顏回能與孔子相契合就在這個地方。子貢呢?「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總之,本章子貢、顏回之比較,後人在義理上頗多討論。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正義》(清 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天下歸仁——王蒙說〈論語〉》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