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在考慮加強對中國投資的限制,包括可能強制要求在歐洲營運的中國企業轉讓技術,這類似於中共長期對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設定的「門檻」規則。分析認為,歐盟現在採用「對等原則」,也是對中共的反擊。
歐盟將對中企投資施以對等「門檻」要求
據路透社10月15日報道,歐盟有關強制技術轉讓規則預計將於11月出台,將適用於尋求進入歐洲汽車和電池等關鍵製造業市場的非歐盟公司,其主要目標是中國企業。強制組建合資企業將是該規則中的另一個選項。
上述做法一直是中共對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的「門檻」要求。但是,當中共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和世界其它地區投資時,卻並未受到「對等要求」。
10月14日,一場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在丹麥舉行,丹麥外交大臣拉斯·洛克·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在會後表示,歐盟「應該受到這些(中共對外企設「門檻」)行動的啟發」。
「如果我們邀請中國投資歐洲,就必須以我們也獲得某種技術轉讓為前提條件。」他說。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說:「歐盟此舉其實是對稱性博弈的回擊。過去20年,歐洲企業在中國被迫以技術換市場準入,如今,歐盟希望用同樣的邏輯去平衡技術主權。」
他認為,這表示歐盟已開始「把技術與國家安全、產業獨立掛鈎」,並「希望掌握技術價值鏈的主導權」,以擺脫對「中國製造與市場規模」的依賴。
歐洲工業界為保護自己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地位,特別是在電池和電動車領域,一直在呼籲歐盟委員會考慮採取嚴厲措施,要求外國投資「必須與技術轉讓和歐洲勞動力的技能提升掛鈎」。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對歐盟來說,這在表面上是「技術層面」的一個「對等原則」,但背後也可能有歐盟對中共的反制,因為中共過去一直用這種方式「強取豪奪」。
「歐盟也對中國(中共)過去透過這種技術強制轉讓(欺負歐洲企業)心生不滿。」他說,「很多國家雖然礙於中國市場,話沒有講太多,但是事實上,他們對於中共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厭惡。」
歐盟希望要「真正的投資」而不是「滲透型資本」
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塞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10月14日在歐盟貿易部長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說:「我們歡迎外國直接投資,但前提是這些投資是『真正的投資』。」
他補充,「真正的投資」意味著在歐洲創造就業機會,在歐洲增加價值,並將技術轉移到歐洲,「就像歐洲公司在中國投資時所做的那樣」。
葉耀元對此表示,「真正的投資是要互惠互利」,但是中共的對外投資「都有很強的戰略企圖心」。
「(中國企業)想要透過自身的實力,去壓制當地企業的發展。」他說,「或者是透過收購比較核心技術的產業,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或科技命脈掌握在中國人(中共)的手中」,因此歐盟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投資』」。
目前,歐盟汽車製造商經常需要依賴中國提供電動車零件,他們的發展已經落後於比亞迪等中國廠商。比亞迪電動車以低價位優勢,在歐洲主要國家中的銷售呈增長趨勢,部份月份甚至超過Tesla。
比亞迪正在匈牙利投資建廠,並承諾為歐洲提高電動車電池產量。中國的電池製造商領頭羊之一的寧德時代計劃與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合資在西班牙建造一座價值40億歐元(約46億美元)的電池工廠,並為此派遣2,000名中國工人。
黃大衛表示,歐盟已經認識到,「部份中資企業假借投資之名,其實是真正的進行技術吸收、數據控制,或者是擴散政治影響力」,歐盟不想要這種 「滲透型資本」。
根據即將出台的歐盟新規,希望在歐盟銷售汽車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必須在當地採購一定數量的商品和服務,以及需要僱用一定數量的歐盟工人。
分析:中歐經貿關係正面臨嚴重考驗
歐盟提出強制技術轉讓規則之際,中歐經貿關係正面臨嚴重考驗。
10月7日,歐盟宣布將對所有超過配額的鋼鐵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50%,這將與美國對大多數外國鋼鐵和鋁的50%關稅保持一致,以抵制中共對外的鋼鐵傾銷,和保護本地鋼鐵業。
10月9日,中共商務部發布多項公告要求,即使產品不在中國製造,只要其原料或工藝中涉及中國稀土或相關技術,其出口都須受到中共管控。
中共此舉立即招致美國的反制,特朗普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額外100%關稅。歐盟也呼籲要進一步降低對中共的經濟依賴。
10月15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對歐盟的強制技術轉讓提案表示反對,並抨擊這是「保護主義歧視性做法」。
葉耀元對此回應:「中國共產黨政府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它老是想做甚麼就做甚麼,而其他人做甚麼跟他一樣的事情,通常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就是有點甚麼事情都想要吃乾抹淨。」
他表示,「這就是為甚麼中共政府現在被世界多個國家唾棄」,「它們自己強取豪奪搞出來的做法,你要怪誰啊?它現在又釋出這種比較強硬的態度,其實也只是在讓人家看笑話而已。」
葉耀元認為,歐盟的最新政策「點出了過去跟中國經濟合作上面的一個盲點」,但是,實際中,由於中國經濟現在已經非常糟糕了,中共國有企業已經「沒有太多的資本,可以在歐盟做投資了」,因此「中歐雙方之間的經濟還是會慢慢脫鉤的」。
黃大衛也表示,從長遠來看,歐盟會推動「供應鏈迴流與分散化,以及技術跟市場的自立」,「全球製造體系因此會進一步分裂成多個陣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