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及大新銀行有限公司(「大新銀行」)聯合發布《團結香港基金–大新銀行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2025》(《指數》)。
基金會調研團隊今年繼續追蹤大灣區內11個城市在六個重點行業的發展表現,包括金融服務、創新及科技、貿易及物流、製造、建造及房地產、文化體育及旅遊。另外,近年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AI應用是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更是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能。同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愈來愈多大灣區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新的增長機遇。有見及此,今年《指數》新增AI及企業出海兩大主題,探討企業遇到的挑戰和發展策略,並對政府提出針對性建議。
《指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兩個方法,分析逾120個指標,超過1,300個數據點,訪問逾3,400間大灣區企業,以提供多維度、科學化的評估。《指數》顯示,大灣區綜合六個重點行業的按年增長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創科成增長火車頭(+14.8%),製造業持續邁向智能化發展致高增長(+8.1%),建造及房地產跌勢放緩,由去年-2.9%收窄至-0.4%,其他行業發展步伐穩健。
香港三大行業繼續領跑: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文化體育及旅遊蟬聯榜首
1) 金融服務方面,第一名的香港以85.6分大幅拋離次席的深圳接近10分,並按年錄得6.2%增長。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強勢復蘇,上半年共有42隻新股上市,集資額列全球首位。年內股票市場交投活躍,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2,400億港元,創歷史新高。8月實施的《穩定幣條例》更標誌著香港成為全球首批實施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之一,彰顯香港打造數字金融中心的決心。
2) 貿易及物流方面,香港以82.5分繼續保持樞紐地位,廣州排名第二。儘管近十年來香港海運走弱,但空運進出口額的上升卻足以彌補海運的跌幅,整體進出口額除疫情期間以外仍錄得上升。最新數據更顯示,香港進出口額創2021年以來新高,達9.5萬億港元,比第二名的深圳長期高出一倍以上。雖然地緣政治將持續為行業注入不確定性,但低空經濟和無人車的迅速發展正帶來新機遇。
3) 文化及體育旅遊方面,香港取得79.3分再次居首,廣州幾乎與香港並駕齊驅。香港的「基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啟用的啟德體育園,截至9月中已經舉辦超過30場體育盛事和演唱會;「經濟貢獻」方面,香港的文體旅業增加價值連續兩年居首,按年增長13%。隨着全新體育基建的落成,香港發展盛事經濟將更具優勢。@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