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資本一億元人民幣的廣東南壽峰養生大藥房,旗下曾設四十五家門店,現已全部關閉並被監管部門公告註銷。該公司被指拖欠員工薪資並欠繳稅款。學者估算,全國約八成藥店處於虧損狀態,藥品零售正進入全面收縮期。
在中國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大陸各地藥店因負債纍纍而難以為繼。9月5日與18日,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兩次發布公告稱,南壽峰連鎖藥店拖欠劉正芳、賴小燕等十餘人工資與補償。
據中國醫藥招商平台搜藥消息,南壽峰養生大藥房、西安迎春藥房及北京京盟匯康醫藥等中小連鎖藥店相繼出現欠薪、閉店與註銷情況,反映藥品零售業在轉型期面臨的結構性壓力。
廣州業內人士陳先生告訴記者,過去三年,大量藥店依靠加盟與促銷維持營運,但隨著線上渠道與集採政策擠壓利潤空間,中小連鎖難以承受高租金與庫存壓力,不得不退出市場。他說:「現在線上平台價格透明、毛利被壓縮,零售藥店沒有資金周轉就撐不下去,現在藥店少了許多。」
8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35家主動申請註銷藥品經營許可的零售企業,南壽峰名列其中。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除拖欠薪資外,還欠繳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印花稅共計30.7萬元。
梅縣區人社部門已將南壽峰公司列入欠薪監控名單,並啟動失聯企業處理程序。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一位官員接受記者查詢時說,目前省內部份地區藥店經營壓力較大。大量藥店停業與經營成本增加、顧客減少有關。「個別企業申請註銷屬正常退出,但也有不少企業確實是因市場變化所致,例如顧客減少等因素。」
藥品行業資料顯示,2024年大陸約有4萬家藥店閉店,2025年或再減少5萬至10萬家。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2023年底全國藥店總量約64萬家,平均每千人擁有4.6家藥店。
廣東居民林女士在社交平台寫道:「我家附近3家藥店已有一家關門。」上海居民劉先生說:「走500米就能看到十幾家藥店。」
武漢一位因藥房關停而失業的李女士對記者說:「我聽福建泉州的朋友說,他們那裏也有很多藥店關門,全國六七十萬家藥房,80%以上虧損,有些地方藥店賣涼茶、滋補茶、洗髮水,還搞頭皮檢測。」
藥品零售從業者劉某原本從事醫療器械銷售,因公司關閉改行藥品零售。他指出,傳統門店客流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賣平台開通醫保支付,無人藥店擴張,競爭加劇。」
北京社會觀察人士鄧先生表示,藥品零售與其它行業情況相似,問題主要在於經營環境與結構調整。他說:「零售業正由『靠流量』轉向『靠服務』,資金有限的單體藥店將率先退出。」
鄧先生認為,藥店應回歸專業服務,提供慢病管理與健康諮詢,並採用數碼化工具提高營運效率。他指出:「靠賣涼茶、洗髮水解決不了問題。」並反問:「藥房賣藥,誰還會去藥房買洗髮水?」
對於藥店頻繁倒閉,有網民在抖音評論區留言稱:「藥店太多,虧損也正常。」亦有人指「藥房屬暴利行業、服務又差」。多數討論指出,藥店密度過高與消費能力下降構成主要壓力。
觀察人士預期,隨著經營成本增加,藥品零售將加速集中於大型連鎖與線上平台,「閉店潮」仍將持續延伸。#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