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有關「廣西百色多個村鎮被泡水中超半月」登上熱搜榜,引發關注。讓當地村民傻眼的是,洪水逾20天未退,村莊變成了「水城威尼斯」,黃泥水也變成綠湖,遲遲未見消退跡象。村民們發愁以後的日子該怎麼生活?

據澎湃新聞報道,9月下旬,受「樺加沙」「博羅依」「麥德姆」三個颱風影響,廣西百色市多個村鎮出現嚴重水浸。洪水淹沒道路,漫入田地,湧進房屋,將村莊浸泡水中,積水最深曾達二樓,至今未退。

在百色靖西市新甲鄉甲賽村布境屯,玉萍家的房子有兩層半。9月30日,積水開始湧入她家,當時只有她年近七十的父母在家。起初,積水上漲緩慢,二老開始往樓上搬東西。

到了10月3日左右,積水上漲速度明顯加快,二老逐漸覺察不對勁,眼看積水已快要漫上一樓到二樓的轉角,趕緊給在南寧務工的玉萍打電話。她傍晚趕到村口時,公路上的積水已沒過了膝蓋,車輛無法進村,她只能蹚水步行回家。

4日凌晨5點,玉萍驚覺洪水還有五個台階就漫上二樓了。她叫醒家人,搬運最後一輪物品,緊接著帶上簡單的衣物和飯菜,從二樓後門撤離。

當地媒體報道,百色全市累計出現365處水浸點,截至10月22日12時,未消退的水浸點已減少至69個。一些村莊的村民仍等待洪水退去,洗刷滿屋的泥痕,清理枯黃的莊稼。

大陸極晝新聞23日報道,大甲街是連通十幾個村屯的商貿中心,現在成了水浸最為嚴重的地段之一,連續20天,水淹過路面2米高,街道上80多戶人家被淹,老人困於二樓,在屋頂做飯。

集市原本開在低洼處,奶茶店、五金店、超市分布兩側,如今無法營業。只有南邊高處的幾個鋪面倖存。村民自發搭起一座80多米長的鋼架橋,一頭是被淹沒的大甲中心小學,一頭是衛生院,架構起村民們的日常生活。

這條橋只有兩人寬,一次只允許走二三十人。著急過橋的人排成隊,兩端站了人充當「紅綠燈」,看行人一搭話就勸「快走快走」。

42歲的陸通聞家裏一樓淹了一米多,出門有好多道程序——先翻出二樓窗戶,爬上用來遮雨的鐵皮棚,再從搭好的木梯子爬下來,踩著木板從側面走上橋。這是他自己搭建的,家和橋的連接處。

陸通聞表示,大甲街一共154戶,有80多戶被淹了,村民借住親戚家,或住在縣城的新房子,也有十多戶無處可去,住在二樓,在屋頂上做廚房。

報道說,大甲街留下來的多是老人和中年男人,女人去縣城照顧孩子。大家都做好了在水中生活一兩個月的準備。大甲中心小學處在最低洼點,綜合樓淹了兩米,教學樓淹了一米。

據網易10月20日報道,這些日夜被圍困在洪水中的村屯一度處於斷水、斷電、斷訊的困境,成為一座座被洪水圍困的「孤島」。大量反湧出地表的地下水,讓洪水呈現出罕見的清澈綠色。

村裏人看著心裏發慌,孩子們沒法下地玩,農民也沒法種地,莊稼全泡在水裏,眼看著一年辛苦全打了水漂,家家戶戶都愁得睡不著覺。

現在村裏人最擔心的還是健康問題。水變綠說明水質變差,細菌、藻類大量繁殖,喝了水容易生病,家裏人都不敢用水做飯,連洗衣服都得去外面找乾淨水源,生活難上加難。

有人表示,本來是個好好的村莊,但洪水不退,水變綠了,退不下去了,現在變成了個海島,海景房了,特別的心酸又無助。

大陸網民紛紛留言關注,「半個多月了,還沒想到處理的好方法嗎?要不尋求援手?」「光靠等水退根本不行,村屯就得針對性修排洪水道,讓雨水能順著溝及時排出去,從根上解決積水問題。」

「這塊地真的太難了,要嘛沒水,要嘛水太多,還是早點搬遷吧。」「本來就窮,這一泡,大家還怎麼活。心疼百性。」「還是搬出來吧,這地方不適合居住了,房子泡這麼久肯定也有危險了。 」

「說到搬家,更是無奈。村民們不是不想走,是走不了。平地本來就少,能種田的土地都在村子周邊。要是往遠處搬,面對的都是陡峭的山地,既沒法蓋房子也沒法種地。更何況,村裏的房子可能是攢了一輩子的錢蓋起來的,拆了,誰來賠?」

「感覺已經不適合居住了。房子被泡這麼久會有很大影響吧。有網民說,這裏幾千年前應該是湖泊。後來乾枯後變成平原,人類才定居這裏。現在又要恢復成湖泊。大自然這麼神奇嗎!?」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