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家裏的一個伺服器斷電了,引發了一系列對我而言堪稱災難的事件。這個伺服器託管著對我的生活至關重要的各項服務。彷彿莫名其妙之間,我的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亂,持續了一整天,直到這個伺服器恢復供電。

到底為甚麼會發生這個意外呢?我不清楚具體原因,但是通常來說無非是那幾個因素。要麼是一個軟件更新後與另一個軟件不兼容。要麼是一行代碼通過了,但並沒有按計劃運行。要麼是某個第三方軟件停止了與主伺服器的通訊。總而言之,一旦這種事情發生,一系列後果接踵而至,擾亂了當事人的正常生活。

近些年來,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了。兩天前,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託管的所有伺服器幾乎都癱瘓了。這導致無數社交網站、金融服務、航空預訂和銀行業務等陷入癱瘓。整個行業陷入停頓,原因也幾乎完全一樣。

在如今的數碼時代,一切似乎都運轉良好,直到某個環節突然崩潰。當它真的崩潰時,我們作為普通用戶誰都無力修復,束手無策。我們可能也不知道該向誰尋求幫助。我們都很脆弱,無能為力。我們只能坐等服務管理員踢開機器,拉扯線路,還原代碼,重啟各種設備,或者以其它方式找出問題所在。

我早期做過伺服器管理員,所以經歷過各種當機(Hang機)(outage)。你盯著黑屏,思緒開始飄忽。問題可能源於幾十個原因,也可能是幾百個、幾千個,甚至無數個。

渡過難關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冷靜和理性。你需要用上排除法,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以及時刻保持安靜。

與此同時,你周圍的人都在大聲呼喊著要解決問題。老闆也快抓狂了。電子郵件和電話到處亂飛。網絡通訊癱瘓。感覺世界末日就要來臨。然而,即使情況危急,你也必須保持頭腦清醒。當你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時,一切似乎都顯而易見。然後人們就會好奇,你為甚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解決這個問題。

這才是我們面臨的真正問題。整個文明都把數碼技術視為耀眼的新事物。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也確實有效。然而,人們卻嚴重忽視了工程學的基本原則,比如創建冗餘(creating redundancy)。當出現問題時,你需要一個備用計劃。原則上,代碼架構師都知道這一點。但在實踐中,創建冗餘是數碼時代最被忽視的功能,因為這樣做根本無利可圖。

想一想亞馬遜伺服器的集中化程度吧。全球數百萬企業和連接都依賴於它們,而且它們大多看上去非常可靠。事實上,它們的記錄近乎完美。但是關鍵在於「近乎」一詞。你永遠不知道哪個部份會在甚麼時候崩潰,以及會造成甚麼後果。

關鍵問題在於,那些受破壞影響最深的人對此束手無策。我們完全受制於數碼主宰者。而人工智能(AI)的出現,更是雪上加霜。這些數碼主宰者本身就是機器,根本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它們。一旦人工智能開始崩潰,我們將會後悔當初所有人——甚至連他們的狗——都不假思索地一股腦兒地投入這場浪潮中。

我常常回想起小時候。我和哥哥拆了一輛1963年出品的大眾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小型轎車。當然,我當時太小,參與不多,但我還是幫了忙。車上的每一個部件都被拆開、重新組裝,然後再次裝回原位。沒錯,之後它就再不能像之前那樣正常發動,但你可以再試幾次,用腳踩一下,再踢一腳。

關鍵是當時我們做到了,成功組裝了這台汽車。這在今天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不能成為我們評判技術的全部標準。勞動分工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值得稱讚。在市場社會中,我們總是會利用我們無法——甚至原則上也無法——複製的商品與服務供應商的能力。

話雖如此,這裏肯定存在一個平衡點。我們真的想生活在一個無人能解決任何問題的世界嗎?當你需要的所有服務都癱瘓了,卻無人可以求助的時候,那你該怎麼辦呢?

請記住,這些數碼系統控制著你開門、啟動汽車、取暖以及使用資金的能力。一旦它們消失,你就失去了家園、交通能力和資金。這是一個可怕的現實,但我們卻依然如此行事,沒有想過作出改變。

越來越嚴重的是,沒有手機,我們甚至無法自如地駕車,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了使用手機導航。就我個人而言,我實在無法忍受手機不離左右這種情況。我總是會在飯館點餐時要一份真正的菜單,在超市結賬時索要打印出來的小票,甚至會嘗試在沒有GPS導航的情況下找到去某個地方的路線,儘管這一點對我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是如今,在這個如此脆弱的世界,事實上能做到所有這些事情都至關重要。

順便說一句,這可不是我個人的觀點。我並非孤獨的怪人。我曾與各大公司和大學的頂尖工程師進行過長時間的交流。他們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問題是,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困境。

與此同時,電子系統日益複雜,中斷次數也隨之增加,從而加劇了後果的嚴重性。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於無人掌控的數碼系統。最近在機場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我當時手上有紙質機票,但是系統顯示我尚未完成值機。所有負責人都想讓我登機,但科技之神卻說不行。猜猜誰贏了這場鬥爭?是機器贏了。我不得不錯過我的航班,被困在機場裏,讓各種預約計劃泡了湯。

這只是那次旅行中遇到的問題的開始。所有問題都源於同一個根源:技術無法滿足員工和系統管理人員的期望。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故事。這越來越令人擔憂。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某件事有效。突然之間,不知何故,它就失效了。一旦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再也無法恢復安全感了。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系統管理員可以避免完全依賴雲技術和人工智能,並放慢使用新技術的速度,在每個階段都建立冗餘機制。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減少對數碼設備的依賴,從而更加專注於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只要有可能,我都會選擇模擬設備而不是數碼設備。

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裏就會浮現出一個場景。我家附近的鞋匠還在用上世紀20年代製造的機器修鞋。這些機器已經使用了100年,至今仍能正常工作。如今,沒有任何東西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我們每三年就買一次,然後扔掉一次。這並非真正進步的標誌,而是世界走向終結的預演。

也許是時候囤積一些銀幣和木柴了,認識一些真正的農民,回歸傳統的實體鎖。說不定哪天你就會發現這些儲備能拯救我們於危急亂難之中。#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 2019)一書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聯繫方式:tucker@brownstone.org。

原文:The Fragility of the Digital A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