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回收公司Livium專家警告,如果未能及時處理不斷增長的電子廢棄物,不僅會錯失經濟機遇,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和非法傾倒風險。

10月28日,該公司行政總裁林奇(Simon Linge)呼籲,澳洲若能實施強制電池回收制度,並要求製造商承擔產品回收責任,或可在關鍵礦產出口競賽中取得領先地位。

近期,在全球對礦產出口關注日益升溫之際,澳洲與美國簽署了數十億澳元的關鍵礦產及稀土出口協議。

與此同時,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已啟動強制電池回收的公眾諮詢,成為澳洲首個提出此類改革的州政府。

鋰、鈷、石墨等關鍵礦產是製造電腦、手機、電池、磁體及醫療設備等科技產品的重要原料,而稀土元素則是其中一個子類。這些礦物在全球需求量極大,但開採困難,且主要分布在包括澳洲與中國在內的少數國家。

林奇表示,從廢棄的風力發電機磁體或電動車電機中提取稀土,不僅環保,也可成為獲取資源的「捷徑」。

他對澳新社說:「在西方國家,從開設新礦到投入加工通常需要10至15年,以滿足各種安全與環保要求。而回收體系已經擁有這些原料,通過回收可在更短時間內將這些材料重新投入市場,預計五年內即可實現規模化。」

Livium公司最初專注於回收鋰廢料,如今已擴展至電池及其它資源的再生利用,並與墨爾本大學合作開發微波輔助提取技術,以提高稀土元素的提取效率。

林奇表示,雖然公司已與比亞迪(BYD)、富豪(Volvo)、Tesla和現代(Hyundai)等製造商簽署協議,幫助其回收產品,但仍有部份企業若非被強制,根本不會主動回收資源。

林奇警告,不對電池進行追蹤和回收可能引發非法傾倒或火災風險。

「在所有類型電池中實施強制性的生產者延伸責任機制(EPR)至關重要。監管機構必須能追蹤並要求製造商說明這些電池在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如何處理,這對於監管環境來說極為關鍵。」

目前,澳洲的電池管理委員會已運行一項全國性的小型消費電池回收計劃,但尚未覆蓋消費電子產品或大型設備。

不過,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已提出建立強制性電池回收制度,對不遵守規定的企業最高可罰款88萬澳元。該制度的公眾諮詢將持續至11月14日。#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