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人才濟濟、群星爭輝」,這些人才往往被「超常」拔擢,就像殷代賢相傅說出身於建築苦力,商朝賢相伊尹出身於陪嫁的僕役之列,卓然不群。漢朝的大臣,如公孫弘、卜式、兒寬他們天生就像大鵬,卻被困在麻雀之群,長年處於卑微之地,然而他們又如何扭轉人生、一展鴻圖呢?
漢武帝登基時,距離漢朝開國已六十多年,經過文景之治,國內太平安定,財富充盈,但四方外族尚未完全臣服,制度仍有缺漏。漢武帝急於得到修文興武的良材,求賢若渴,於是他用迎賢之車——蒲輪[1]去迎接賢士枚乘,見到主父偃時更是感歎知音難遇。漢武帝求賢之心的真切,打動了天下有才能有識見的讀書人,於是他們抱著一展報負的理想前來獻策,奇才異士也紛紛出現。
海邊放豬戶扭轉人生
公孫弘出身齊地菑川的貧窮人家,年輕時當過監獄小吏,因為犯罪而被免職,丟了工作的他生活困頓,只好到海邊放豬維生。對他來說,失敗的大半生就此蓋棺論定嗎?且慢!他在七十歲時終於鹹魚翻身,得到封爵拜相,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公孫弘四十餘歲時,感到人生灰暗,毫無亮點,這不是他想要的。漢代時,今、古文經的研究非常興盛,於是他開始研讀《春秋》經與諸子雜說,立下志願由儒學這條路走上仕途。歲月悠悠,就這樣一埋頭二十年又過去了。
武帝初登基,廣招天下賢士。當時公孫弘年已六十,在地方有名聲,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他得到武帝召見賜予博士之銜,派他出使匈奴。但是他的外交辭令並不出采,不合聖意,武帝大怒。公孫弘因而以病為由辭官,歸返故里。他對繼母孝順恭謹,繼母死後為她守喪三年。
數年後(元光五年,西元前129年),當武帝再度徵選文學賢才時,地方又薦舉他。他說自己上次已試過不合帝用,請地方更選人才,但是地方還是力薦他,他終於再度受命入京,這一次官至太常博士,負責掌管國家禮儀和文教事務,屬於九卿之一。這次的職務,終於和他的本命合盤了,後來更是蒸蒸日上,開創了新局。這位被武帝罵退的人,如何改變了武帝對他的看法呢?
漢武帝求治若渴出考題
漢武帝深切關懷治世之道,冀望達到太平之世。他給來應策的諸儒出考題,讓每人上策來答覆。他的策問上窮碧落下黃泉,縱貫古今歷史,廣及各種施政要題,進而追索超越凡間的幽冥之理、生死之變和興衰之道的深邃因由,最終落在「為政怎樣達到理想的上古盛世,如何作到天人合一之道」的焦點上。他關注的這些施政焦點都展現在他對諸儒生的策問中。[2]
公孫弘應試策問寫得很詳盡周到,他答道:
「臣聽說,上古堯舜之治,不靠賞賜官爵而人民能向善,也不靠刑罰人民即自發遠離犯罪,根本在於君主正其身,對待百姓講誠信;到了末世時這一切則完全相反了。厚賞不足以勸善、重刑不足以禁非,正本清源,必要的是君主的信!君主治理國的根本之道有八:用對官吏,則各項職務得以治理;去掉空話、無用的廢話,則事情能有效辦成;不作無用的建設和器物,則賦斂省;不耽誤百姓農事、不妨礙民力,則百姓富有;使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尊貴;讓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滿朝群臣皆俊彥;罪罰得當,則姦邪能止;賞賢得宜,則臣下勸善。
「對人民來說,身有財產即不爭,公平對待則不怨;人倫尚禮則不暴,受到愛護則親君長,這是想得天下之急務。落實到政治上來說,實施法律的精神能守住義,則人民服從而不離心;君主展現和氣有禮的身教,則人民親切愛人不犯暴行。
「故而,法律用罰,實際是去義的表現;和氣待人接物,真正是禮的彰顯。禮義正是收攏民心的關鍵,對人民的賞罰能正用禮義,則人民不犯罪。古代僅僅以衣冠、章服的差異做區別,人民就能守住禮義之道不犯刑罰,就是禮義治國的根本力量。」
在公孫弘的施政對策中,他強調禮義感化教育人民之功,強調治國的基礎在於君主己身的誠意正心修身,展現他儒學功夫的精髓。
他進一步獻策說:
「臣聽說,氣相同就會隨從,聲相近就會相互呼應。同理,君主合德於上天,百姓則隨和於下。古代聖地賢君治世時,天地陰陽調和,風調雨順,甘露普降,五穀豐收,牲畜興旺,嘉禾並生,朱草萌芽,山林不枯,水澤不乾。這就是君主修和氣所達到的至高境界。君主高德配天地,光明並日月,感應麟鳳、龜龍雙雙而至,河出圖,洛出書。遠方外國的君主莫不悅君主之義,奉幣來朝,這是和氣的極至呀。」
得明主賞識
這次受策問的儒生有上百人,公孫弘的名次本被太常排在很後面,然而武帝對他的對策極賞識,挑選他為第一名。他被召入宮中,容貌甚麗,舉止談吐儒雅有禮,拜為博士,在金馬門待詔。
他又獻策要選用正直的官吏,恢復古代的風氣,矯正當下的弊端——「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他聽說「周公旦治天下,期年(一周年)而變,三年而化,五年而定。唯陛下之所志。」
武帝問他:「你覺得自己跟周公的賢能相比如何?」
公孫弘說淺薄如己,不敢相比,但又強調君主有心,傚法周公的治國之道,人心對於利害與好惡是可以教化的,就像馴養猛獸令其完全聽從於人是可以做到的,拉直曲木甚至不用一日的功夫,他覺得教化民心,一年之期都嫌長。漢武帝看到他的對策,直覺他非是一般的凡夫俗輩!公孫弘提倡春秋大義,尊崇儒術,正符合了漢武帝積極圖治的願望。
公孫弘識見廣博而且談吐詼諧。在朝會時,他不會起廷爭,只是陳述分析事端,使君主自作選擇。武帝觀察他謹慎寬厚,辯論有餘,熟習禮儀法律之事,又能以儒術來融通。一年內,武帝就提拔他為左內史。他在內史任內數年,政績清明,接著升任御史大夫,後來更由御史大夫破例升任丞相,改寫了漢朝的制度。
朝廷在東方設置蒼海郡,又於北方築朔方郡。公孫弘數度上疏,認為那荒遠之地不切實用,只是耗損中原財力民力,主張罷撤。武帝命朱買臣等人與他辯論,提出十策,公孫弘卻無一能答。這讓他自知見識不足,乃向皇帝謝罪:「臣乃山東鄙人,不識此地利之便,願撤西南夷、蒼海兩郡,專力奉朔方。」得到武帝肯定。
節儉自持 輕財重義
公孫弘常對人說:「人主的毛病,在於不夠寬宏;人臣的弊病,在於不知節儉。」他一向以節儉自持。
在元朔年間,公孫弘當了丞相,在當朝引起不小的關注和波動,因為自漢朝建立以來,丞相一職都是封了爵的列侯才能擔任,而公孫弘當時並沒有爵位。然而公孫弘的德與才深受武帝賞識,武帝特地給他開了門路,親下詔書:「朕敬仰古代聖賢的做法,願意打開門路,廣納天下賢士。古人任用賢能,授官看能力,功勞大的得厚祿,德高的獲尊爵。……」公孫弘對禮樂教化的大力提倡受到武帝褒獎,為他開了新制,特賜予平津鄉六百五十戶的封地,封爵「平津侯」。漢朝的丞相加封侯爵,便是從公孫弘開始的。
主爵都尉汲黯在任上素來直言不諱。他對公孫弘入仕晚於自己但官位卻升到自己之上心懷不滿,在朝上批評公孫弘道:「公孫弘位居三公,祿厚且位尊,卻用布被,這是虛偽釣名的做法。」
武帝問公孫弘此事,他坦然承認道:「臣確有其事。九卿之中,與臣最相善的就是汲黯。今日他當庭的詰問,正道中臣之病,就如汲黯之言,如果沒有他,陛下怎能知道這件事?臣身為三公,而用布被,與小官吏無異,實在是釣取節儉之名。」可見,公孫弘此番回答避免了在庭上公開和汲黯發生矛盾。
接著他又上奏道:「昔日管仲相齊,用度奢侈幾與國君相同;桓公稱霸天下也僭越了國君之權。相反地,晏嬰事景公,飲食不重肉,妾不穿絲衣,過著如百姓般的日子,也能把齊國治理好。」武帝聽後,認為他謙退,益加器重他的賢能。
公孫弘在七十歲時扭轉了人生,以儒學治國之道勝出,而在此之前他已然默默耕耘了三十年,這種深耕的功夫,不為寂寞所動的堅持,對後人也是一種鼓舞!
歷史評價
公孫弘位居宰相,他建造客館,開東閣(開東向小門)以延攬賢才,共同參謀施政之議。他受封列侯,然所用的都是粗布衣被,所食僅是糙米飯,一餐中僅有一道肉食。他所得俸祿都用來供養故舊和賓客,積蓄毫無剩餘。他在丞相、御史位上有六年,年八十善終於丞相之位。漢平帝元始年間,朝廷修撰功臣列傳,天子下詔,褒揚公孫弘道:「自高祖建國以來,輔弼之臣雖多,能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者,未有如公孫弘的。」
然而,太史公在《史記‧平準書》中對「公孫弘以漢相,布被,食不重味,為天下先」的評價是「無益於俗,稍騖於功利矣」,就是說公孫弘身為漢朝丞相,以節儉自持成為天下人的榜樣,然而這種做法並未能有助於改善民風,反而顯露出追求功利之心。為甚麼呢?從現實來看,他輕利散財以招攬賢才,意在追求從政有所作為。
《漢書》指出「其性意忌,外寬內深」,同朝的主父偃在身敗後被誅殺、董仲舒遭遷徙膠西(後來因病免)都和他的「進一言」有關。如果他了解說話傷人的可怕,能寬和、慈悲於人,不給自己造口業、造惡業,那麼他的成就光譜自然大不相同,生命也會昇華到不同境界了。
註釋
[1] 古時迎聘賢士,以蒲草包裹車輪,使車子行走時減少顛簸,坐起來安穩舒適。
[2] 漢武帝的策問:「朕有所聽聞,上古太平盛世的時候,雖然只是靠衣冠服飾來區分尊卑貴賤,百姓卻都守禮不犯。天地陰陽調和,五穀豐收,牲畜興旺,甘露降臨,風調雨順,嘉禾並生,朱草萌芽,山林不枯,水澤不乾。麒麟鳳凰出現於郊野,神龜蛟龍現蹤池沼,黃河出圖、洛水出書。人能正常壽終而終沒有夭折早亡的,因此父不喪子,兄不哭弟。北方開渠引水,南方安撫遠地,舟車所能到達的地方,人跡皆可遍及,無論飛禽走獸,都各得其所、安然自在。
「朕對這樣的太平景象非常讚歎。如今要走甚麼樣的道路,才能再現這樣的盛世呢?大夫您博學多聞,修習古聖之道,議論精闢,名聲遠播於世。今日特向您請教:天地與人之間的道理,根本何在?吉凶的預期,怎樣才能得以應驗?聖帝大禹商湯時代也有水旱之災,咎由何在?對於人民施行仁、義、禮、智的教化,該如何作才是合宜?王朝的道統與德業的延續,生死的變化,天命的符應,興衰之因何在?各位大夫熟習天文、地理、人事這些大事的法度與準則,務求無所隱瞞撰寫成文,朕將親自閱讀。」#
——資料來源:《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史記》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