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ōu mǔ huà dí ,liǔ mǔ huò wán.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ㄡ ㄇㄨˇ ㄏㄨㄚˋ ㄉㄧˊ,ㄌㄧㄡˇ ㄇㄨˇ ㄏㄨㄛˋ ㄨㄢˊ。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註釋】

(1)歐: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北宋廬陵(今屬江西)人。為當時文壇的領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著有《新五代史》,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2)荻:多年生草本,似蘆葦,常生在水邊,秋天生紫色花穗,莖可編席。
(3)柳:柳仲郢,字諭蒙,唐代京兆華原(今屬陝西)人。柳公綽之子。幼年好學,勤讀經史,熟讀且手抄,家藏書萬卷。官至太平節度使。
(4)和:攪拌。

【語譯】

歐陽修的母親用荻桿畫地教他寫字,柳仲郢的母親和揉熊膽苦丸助其夜讀。

【人物故事】

歐陽修的母親

據《宋史‧歐陽修傳》,歐陽修四歲時父親過世,母親鄭氏決心守節不再嫁,親自教導歐陽修學習,因為家境貧困,用荻桿當筆在地上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幼年時聰明過人,讀過的書就能背誦。到了二十歲,就以人品清高而有聲譽。

宋朝興起將近百年,文章體裁依然承襲五代的陋習,士人因循守舊,立論卑下且文氣衰弱。蘇舜元等人有意創作並開展文風,但筆力不足。歐陽修在廢棄的書箱中得到唐代韓愈遺留的文稿,讀後心生仰慕,苦心探索,乃至廢寢忘食,想與他並駕齊驅。

歐陽修(脩)書信真跡。(公有領域)
歐陽修(脩)書信真跡。(公有領域)

後來歐陽修在進士考試中名列第一,又和尹洙互為師友,作古文議論當世之事,與梅堯臣作詩歌相倡和,於是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任館閣校勘、知諫院。歐陽修論事懇切正直,宋仁宗獎勵他敢於直言,當面賜他五品官服。回頭對侍臣說:「如歐陽修這般的人,到何處才能找來?」

嘉佑二年,特派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當時讀書人崇尚怪異艱澀的文章,號稱「太學體」,歐陽修痛加排斥貶抑,凡如此者就罷去。事情終了,之前作文浮薄的人等歐陽修出來,聚集在他的馬前鼓譟喧譁,巡視街巷的兵卒也無法制止;然而考場的風氣,從此就改變了。

柳仲郢的母親

據《新唐書‧柳仲郢傳》,柳仲郢的母親韓氏,善於教導孩子,所以柳仲郢幼年十分好學,韓氏曾經揉合熊膽苦丸,讓仲郢夜晚咀嚼提振精神以助讀書。他長大後善於寫文章,著《尚書二十四司箴》,被韓愈所讚賞。考中進士後,任校書郎。牛僧孺徵召他到武昌為幕僚,他有父親柳公綽的風範,牛僧孺讚歎說:「若非長期熟習儒家名教禮法,怎能做到這樣呢?」後來柳仲郢入朝任監察御史、侍御史。

柳公綽和韓氏教子的苦心,後來確實結出了果實,柳仲郢在讀書上下了非常刻苦的功夫。(素素/大紀元)
柳公綽和韓氏教子的苦心,後來確實結出了果實,柳仲郢在讀書上下了非常刻苦的功夫。(素素/大紀元)

曾有禁軍兵卒擅自殺人,而禁軍中尉護其免死。右補闕蔣係據理力爭,皇上不予理會。柳仲郢監察刑罰,執意說:「賊人不死,會亂了刑法。」皇帝才下詔御史蕭傑監管,蕭傑又上奏力爭,於是皇上特別下詔京兆尹杖打其人,朝廷嘉許他忠於職守。柳仲郢之後任京兆尹,政令嚴明。又出任河南尹,為政寬厚。有人說他不像任京兆尹時一樣嚴格,他回答:「皇帝之下的京城,以嚴格監控為先;郡縣的治理,以仁惠養民為本。怎可相同呢?」

柳仲郢為人方正嚴肅,崇尚氣節道義,侍奉雙親甚為恭謹。每每在私人住所也是衣著整齊,態度嚴正,衣服器用皆簡單樸素。柳公綽、柳仲郢父子先後九次任節度使,五次為京兆尹,兩次任河南官吏,都致力於摘除貪官污吏,救濟孤單貧弱。每逢乾旱水災,必定借錢給貧困的人,免除積欠的賦稅,故鄉里無逃亡之家。#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