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共陸續推出六項主要稅收與繳費新政,涵蓋外資再投資、豪車消費稅、黃金交易、出口企業報稅、社保徵繳與電商平台監管。學者指出,這些措施雖名義為政策優化,實際反映當局在財政吃緊下,以細則化加稅維持收支穩定。
7月20日起,財政部與稅務總局實施《關於調整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的公告》,將加徵消費稅的起徵價由130萬元下調至90萬元(不含增值稅),並將純電動、燃料電池等車型納入範圍。該公告經國務院批准後施行,被視為針對高端消費市場的徵管擴面措施。
武漢4S店維修人員鄧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購車人士明顯減少:「現在買車的人越來越少,修車的人也在自己看書學修車,雖然稅率未變,但調整起徵價意味更多車型被納入徵稅清單,實質提升高價車稅負。老百姓都選便宜的車。」
鄧先生認為,當局政策具有「增稅不提率」的特徵,顯示政府在高端消費領域尋求新的稅收來源。他說:「一句話,政府想增加財政收入,彌補土地賣不出去造成的財政缺口,但是老百姓普遍不消費,你政府也得不到這筆稅收。」
黃金交易分類徵稅 灰色套利受限
中共為增加稅收所推出的《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於11月1日起正式生效,明確標準黃金交易須依交割與用途分類徵稅。非投資用途(如首飾、金條零售)按現行稅率課稅,投資性黃金維持免稅。新政同步廢止2002與2008年舊規,並新增配套徵管條例。
市場研究人員指出,分類管理提高了黃金產業鏈的有效稅負。過去企業常利用「投資金」免稅漏洞套利,如今監管更嚴,將抑制灰色交易與假冒報稅行為。
出口實名報稅制 退稅監管加嚴
今年10月起,中共國家稅務總局推行出口企業「真實身份申報制」,要求終止使用第三方代報單據。企業須通過稅務電子系統實名報送,並與海關資料自動比對。此舉被視為加強出口退稅合規與防範虛報。
在民生與社會保障方面,中共最高法院8月發布司法解釋,明確用人單位與員工私下約定不繳社保的協議無效,並自9月1日起執行。解釋要求各地稅務、社保機構強化徵繳協同,將社保稅務化納入常態監管。
廣東勞動法專家孫濤受訪表示,該規定等於將社保繳納納入稅務稽查體系。以往地方政府對企業欠繳社保態度寬鬆,如今轉向強制徵繳,目的在於擴大非稅收入範圍,增加地方財政穩定性。
非稅收入暴增 地方政府依賴加深
此外,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非稅收入約4.47兆元,同比增長超過25%;2025年前八個月達2.7兆元,仍保持小幅上升。
分析人士指出,地方政府除強制徵繳社保外,也透過提高罰沒收入、資產收益與行政收費等方式擴大非稅收入來源,以彌補稅收與土地出讓金減少帶來的財政缺口。
多地政府同步加強罰沒與資產收益徵管,形成廣義「隱性加稅」,非稅收入實質成為地方財政的第二稅源。
一名華東地區財政局官員向記者透露,地方政府近兩年多依靠「罰沒與收費撐稅收」,部份城市罰沒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已超過兩成。
6月,中共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互聯網平台企業提交稅務相關訊息規定》,自6月20日起實施。新制要求電商、直播及短片平台須收集商家與個人經營者身份及收入訊息,定期向稅務機關報送。
外資稅抵免細則 中共「結構性增收」的體現
4月,中共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外國投資者以利潤再投資申請預提稅抵免的公告》,允許外資企業在2025至2028年間對再投資部份申報10%稅收抵免,但須同步申報收入及資金用途。分析認為,此舉既屬鼓勵投資,也屬對外資收益分配的監管延伸。
浙江大學財經學者盧剛(化名)指出,稅種與稅率依法須由全國人大或常委會審議,而部委公告屬授權範圍內調整。不過,盧剛對記者表示,這是中共「結構性增收」的體現,官方以細則優化名義實現增稅效果,而不觸及立法層級。
他說:「今年推出的許多法規以所謂部委名義發布,規避了立法機關人大表決。這在西方國家肯定不被允許。」
學界:當局進入「微觀加稅」階段 強徵稅提升財政收入
學者孫濤表示,今年以來,當局對稅負上調或徵管強化的主要措施,涉及豪車消費稅、黃金交易稅、外資稅抵免、出口實名報稅、社保徵繳及電商平台稅務報送六個環節。除外資政策具鼓勵性外,其餘均屬強化徵管或擴面徵稅。
有稅法專家指出,上述措施均依《立法法》與《增值稅暫行條例》授權條文執行,屬合法行政行為。但頻率之高顯示當局已進入「微觀加稅」階段,以細則化手段提升財政收入。
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僅增2.4%,其中地方收入增速低於1%。學界分析,地方債務壓力與基層財政吃緊,使中央與地方政府更依賴稅制微調與徵管加嚴,以維持財政收支平衡。#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