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以政府停擺、民主黨內市長候選人對決,以及有爭議的選區重劃努力為標誌的非大選年選舉中,民主黨人在多個以藍州為主的地區贏得了一系列選戰。

其中最大的焦點新聞是,強勁的選民投票率助推資歷相對較淺的進步派民主黨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入主紐約市市長辦公室,擊敗了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的前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科莫(Andrew Cuomo)。

以下是2025年選舉日的詳情分析。

民主黨在關鍵選戰中大獲全勝

在維珍尼亞州和新澤西州的州長競選中,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和謝里爾(Mikie Sherrill)分別以兩位數的優勢獲勝。

共和黨人試圖在當天稍早降低外界預期。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告訴記者:「如果領跑者——民主黨人、激進份子——贏得其中一些選舉,這不會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華人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華人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聯邦參議員圖伯維爾(Tommy Tuberville)當天稍早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次選舉「基本上都發生在藍州」,因此,他不同意將這次選舉視為對特朗普總統表現公投的論點。

儘管民主黨人在這些選舉中擁有優勢,但民調專家、蘇斯奎漢納民調和研究公司(Susquehanna Polling and Research)總裁李(James Lee)指出,其獲勝幅度相當可觀。

「任何時候達到10個百分點或更多,那都是壓倒性的勝利」,他說,「儘管它們是民主黨州,但兩州以前都曾選出共和黨人擔任州級職位。」

印第安納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分校政治學系主任杜索(Aaron Dusso)表示,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杜索告訴《大紀元時報》:「在維珍尼亞和新澤西,當外界預期民主黨會贏時,他們就會贏。這不令人驚訝。」

杜索說,這是因為選舉結果主要受選民對在任總統的觀感所驅動,並指出特朗普的支持度已連續數周維持在45%左右。

選民關注價格與負擔能力

隨著物價持續緩步上升、通脹問題頑固地持續存在,許多選民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和繁多的州稅負擔表達了不滿。

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曼達尼,將「負擔能力」與成本上升問題作為其紐約市長競選的核心議題。

在維珍尼亞州,多名選民告訴《大紀元時報》,「負擔能力」是他們的核心關切議題。

2025年11月4日,維珍尼亞州民主黨候選人、前聯邦眾議員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在開票之夜活動上發表演說。斯潘伯格已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副州長厄爾—西爾斯(Winsome Earle-Sears),成為該州歷史上首位女性州長。 (Alex Wong/Getty Images)
2025年11月4日,維珍尼亞州民主黨候選人、前聯邦眾議員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在開票之夜活動上發表演說。斯潘伯格已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副州長厄爾—西爾斯(Winsome Earle-Sears),成為該州歷史上首位女性州長。 (Alex Wong/Getty Images)

支持民主黨各級候選人的勞森(Autumn Lawson)說,她希望看到「維珍尼亞的過度徵稅被停止」,並稱州內居民在食品與車輛方面承受高稅負。她將銷售稅形容為「被課了兩次稅」。

另一位民主黨選民西奧班(Siobhan)則表示,支持維珍尼亞開徵所得稅而非銷售稅。

在維珍尼亞從事發電產業的洛倫索(Marcelo Lorenzo),今年採取了分裂投票(split-ticket voting,指選民在同一次選舉中,將選票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例如可能會投票支持民主黨的州長候選人,但其它地方選舉中則選擇共和黨的候選人)的方式,他告訴《大紀元時報》,不斷增加的數據中心讓他擔憂,他擔心世界正在以可能超出人類控制的速度增長。

紐約市創下投票率紀錄新高

紐約市在市長選舉中出現歷史性投票率,最終曼達尼以逾50%的得票率勝出。

在投票所關閉前數小時,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社交媒體表示,統計數已超過175萬,這是自1993年以來該市最高的參與度。1993年時,該市市長選舉的投票數約為189萬,略高於1989年。

在晚上9時投票截止前幾分鐘,該委員會表示,紐約人於市長選舉中投下的選票數已超過200萬張,這是自1969年以來首見。

「我認為這顯示了對(曼達尼)的真正熱情。」李說。

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紐約市的市長選舉經常吸引超過200萬選民。此後投票率有所下降,1969年是市長競選中最後一次看到超過200萬張選票投出的年份。

另一個高投票率的年份是2001年,當時紐約人在911恐襲發生僅數月後,就投下了市長選票。超過150萬選民參加了那次選舉。

紐約市王后區法拉盛第20小學投票站,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紐約市王后區法拉盛第20小學投票站,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投票、槍枝公投提案獲通過

在周二晚間,多州選民支持了各式各樣的公投措施,內容涵蓋投票制度、槍械法律,以及重新劃分國會選區相關的議題。

德州選民通過第15號提案(Proposition 15),該提案修訂了州憲法,明文保障父母「行使對子女的照護、監護護及管教的權利,包括決定子女教養方式之權利」以及「撫育和保護子女」的責任。

德州還通過了一項公投措施,禁止非公民在所有州級選舉(包括地方選舉)中投票,包括不受1996年法律影響的地方選舉。1996年法律只允許美國公民在總統和國會選舉中投票。

緬因州的選民否決了一項類似的公投措施,該措施本要求居民出示選民身份證件才能投票,並修改該州的一些缺席選票和投票箱規則。

不過,該州也通過了第2號議題(Question 2),該案允許法院在「執法部門、家人或家庭成員證明該人對自己或他人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重大危險」時,暫時禁止該人擁有危險武器。

科羅拉多州選民支持了一項措施,該措施將降低部份公民的稅收減免上限,以為該州的「全民健康學校餐食計劃」(Healthy School Meals for All Program)籌集資金,該計劃可為「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食品券計劃)提供補充資金。

政府停擺可能結束

選舉結束後,共和黨領袖認為聯邦政府可能很快重啟,與民主黨同僚的對話似乎也證實了這種可能性。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在周二(11月4日)說:「我們希望本周能結束(政府停擺)。」

民主黨人表示,停擺是為了確保美國人的可負擔醫療;共和黨人則堅稱,民主黨的主要目的是公開反對特朗普政府。

眾議院多數黨黨鞭艾默(Tom Emmer)在選舉日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在今天之後,民主黨人不會再為了安撫黨內的(左翼人士)而堅守陣線。」

政治分析家奧爾森(Henry Olsen)同意此看法。

奧爾森是倫理與公共政策中心(Ethics and Public Policy Center)資深研究員,他告訴《大紀元時報》:「民主黨不再需要這個議題,來動員其中間選民,並表達對特朗普的反對。」

亞利桑那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凱利(Mark Kelly)告訴《大紀元時報》,他對很快達成解決方案「普遍感到樂觀」。

密歇根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彼得斯(Gary Peters)則告訴記者,「談判的節奏已加快」。

南達科他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朗茲(Mike Rounds)被點名參與了一些跨黨對話,他告訴記者,「傳聞和希望」是停擺即將結束,「但我們仍須拭目以待」。

加州選區重劃 對2026中期選舉有何影響

加州選民通過了第50號提案(Proposition 50),這是一項有利於民主黨的提案,可在2026年選舉中暫時重新劃分該州國會選區地圖。此一重劃方案可能為民主黨在國會增加5個席位。

此舉將削弱共和黨在其它四個州的選區重劃,這些重劃可能為共和黨在下一次中期選舉裏,帶來了9個國會席位的優勢。這些重劃選區的州包括俄亥俄州(加2席)、北卡羅萊納州(加1席)、密蘇里州(加1席)與德州(加5席)。

印第安納州議會將在本月稍後討論重劃,可能再為共和黨增加1席。

奧爾森表示:「現任總統的支持度是決定非大選年選舉結果的最重要因素。」即使如此,第50號提案仍可能「大幅改善民主黨的勝算」。

若美國的經濟情況維持不變,即使因重劃整體席次有所流失,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仍可能表現不錯。

「他們應該能翻轉15席」,杜索說,「所以即使(因重劃)讓出5席,仍可能淨增加10席。」

原文:Democrats Win Key Races: 5 Takeaways From Election Day 2025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