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4日晚上9點40分,紐約市選舉委員會(NYC BOE)的網站上顯示,已經有75%的票數查完之時,社會主義民主黨曼達尼(Zohran Mamdani)以超過50%的比分贏得了市長一職,而前州長科莫(Andrew Cuomo)獲得了41%,共和黨市長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獲7.5%的選票。
晚上10點,曼達尼在布魯克林派拉蒙(Brooklyn Paramount)音樂廳舉辦了盛大的慶功宴,他感謝上百萬支持他的選民。
台下欣喜若狂的支持者用一波接一波的歡呼聲回應曼達尼。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曼達尼走遍了紐約的大街小巷,像一位和藹可親的明星一樣吸引著年輕的紐約人。
這位今年6月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州眾議員,沒人預料到他會從一個嘻哈歌手一路走來,一躍成為美國最大城市紐約市長的熱門人選。紐約市長一職擁有1,160億美元的預算,領導著一個850萬人口的世界之都。
這位出生在非洲烏干達的34歲印度裔、2018年才入籍的新市長的當選創造了紐約的歷史:他不僅是第一個公開的社會主義者市長,也是第一個穆斯林市長和南亞裔市長,以及紐約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
曼達尼目前是代表紐約市王后區第36選區的州眾議員,曾倡導為傳統的士司機減免債務等。他競選市長的口號就是:「為了一個你可以負擔的城市而投票給佐蘭‧曼達尼」。
曼達尼作為市長的政綱完全是社會主義的典型議程,包括:凍結容納100萬紐約人的穩定租金房屋的租金;提供免費的快速巴士;建立社區安全部來代替警察解決精神病患者遊民問題;提供免費的托兒服務;提供市政府公有的雜貨店;建設可負擔住房,10年內建設20萬;打擊不良房東;在移民問題上決絕與聯邦合作;反對市長控制權,取消天才班;經濟上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30美元⋯⋯那麼在這些「免費的服務」和高工資的資金從哪裏來?曼達尼說:對大公司和最富有的紐約人徵稅。
「我們需要曼達尼這樣的人,」一位紐約時裝學院的模特努比亞(Nubia)11月4日當天對《大紀元》說,「你有地方住,你才能安心生活,當你能擁有那種自豪感,不用擔心明天會流浪街頭的時候,你就能真正讓這座城市繁榮發展。」
但是主張資本主義的市民,無論是視紐約為家鄉的總統特朗普,或華爾街資本還是很多普通的紐約人,都視「社會主義」為洪水猛獸。
特朗普在選前就表示過,如果「小共產主義者」曼達尼當選,他就要派國民兵進駐紐約並砍掉諸多聯邦撥款資金。
在選舉日之前的最新民調J.L.Partners機構的調查顯示,約有9%(約76.5萬人)的紐約市居民表示,若曼達尼當選市長「一定會搬離」;另有約25%(約212萬人)市民表示「會考慮搬離」。
「如果遷出規模接近這個數字,對紐約市乃至全美經濟的影響將是震撼性的。」該民調機構表示,「對於紐約市而言,大規模的人口外流可能導致稅基減少、房屋市場疲弱、企業與人才外移,以及公共服務支出與收入失衡。」
根據選舉委員會的統計,11月4日有超過200萬人參加了投票,是自1969年以來的最高值。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上次市長選舉以及百年來除總統大選外的選舉。1969年,自由黨候選人林賽(John Lindsay)以42.4%的得票率戰勝了民主黨候選人普羅卡奇諾(Mario Procaccino)(得票率為34.8%)和共和黨候選人馬爾基(John Marchi),今年也是50多年來的進步派、建制派和保守派勢力三方角逐市長局面再一次出現。
紐約市每四年舉行一次市長選舉,市長最多只能連任兩屆。現任市長、民主黨人亞當斯(Eric Adams)自2022年1月起擔任市長,9月份宣布退出連任競選。#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