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近日在多個國際防務論壇強硬表態,指責中共正進行「二戰後最大規模軍事擴張」,並嚴重缺乏透明度。專家分析,澳洲這一立場標誌著澳洲對華軍事戰略的重大調整,也折射出印太地區安全格局的深刻變化。

澳防長頻批中共軍事擴張

11月4日,澳洲國防部長馬爾斯在悉尼舉行的印太國際海事博覽會(Indo Pacifi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position)上警告,隨著中共進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澳洲國防軍保護海上貿易路線的行動正變得越發危險。

馬爾斯強調,暢通的海上通道,特別是南海和東海的貿易路線,是澳洲國家利益的核心。「(中共)這種缺乏戰略透明度的軍事行動,意味著澳洲和許多國家都必須作出回應。」

這不是馬爾斯首次發表上述觀點,在今年5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會議上,他將印太地區定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競技場」,並贊同美國戰爭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關於印太是「優先戰區」的說法。

馬爾斯當時還表示:「現實是,如果沒有美國,這個地區就不會有有效的力量平衡。」同時,他呼籲其它國家共同承擔維護區域安全的責任。

他還批評中共的快速軍事擴張,「著手進行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常規軍事擴張,而且這樣做沒有提供任何戰略透明度或保證。」他說,各國必須應對「新帝國野心時代可能引發的另一波全球核擴散的嚴峻威脅」。

馬爾斯此前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將澳洲軍事開支增加503億澳元(約合320億美元)。

台灣國防研究院網絡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沛學11月5日對《大紀元》表示,「馬爾斯的強硬表態基於實際的軍事對峙事實,中共軍方對澳洲軍機的近距離威脅事件不斷發生,凸顯了兩國軍事關係的緊張態勢。」

中共頻頻軍事挑釁令中澳關係緊張

澳洲的反應與近年澳中一系列實際軍事對峙事件有關。

10月20日,澳洲國防部譴責中共派遣一架蘇-35戰機在南海對澳洲P-8A海神巡邏機發射照明彈,將其定性為「不安全且不專業」的行為。

今年2月,澳洲曾指控中共戰機在30米範圍內向澳方海上巡邏機發射照明彈。

更早前的2022年,中共軍艦在澳洲專屬經濟區使用激光照射澳洲巡邏機;同年2月,中共海軍特遣隊三艘軍艦無預警航行至澳洲東岸塔斯曼海附近進行實彈演習。

謝沛學表示,這一系列事件顯示澳中軍事已進入高風險摩擦階段。

澳洲對中共戰略經歷歷史性轉向

台灣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告訴《大紀元》,從2000年至2017年,澳洲奉行的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平衡戰略,但自2018年起逐步轉向對中共採取明確的制衡態勢。

在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執政時期,中共採取經濟脅迫手段對澳洲施壓,促使澳洲重新評估對華政策。AUKUS(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協議的簽署是澳洲對華立場轉變的標誌性事件。

根據該協議,澳洲預計在2030年代初從美國採購3至5艘維珍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並與英國共同研製下一代核潛艇。

蘇紫雲表示,AUKUS對澳洲安全至關重要。核潛艇使澳洲能夠「長期從本土遠程巡航到南海,中間不用上浮充電,保持隱蔽性,從而具備有效遏阻力」。

謝沛學認為,澳洲正系統性地構建多層次軍事合作網絡,包括從日本採購護衛艦、與美國Anduril公司合作開發潛艇無人機、擴建面向印度洋的海軍造船廠,以及深化與菲律賓的防務合作。今年8月舉行的澳洲年度最大海外軍演,標誌著其向第一島鏈的實質性前沿部署。這些舉措針對性極強,潛在目標直指中共。

多重因素推動澳洲立場強硬化

專家認為,澳洲強硬立場的深層驅動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地緣安全環境的惡化。謝沛學表示,中共在南海的軍事建設、在南太平洋的擴張、對台海周邊的軍事壓力,以及在澳洲附近海域的頻繁軍事活動,直接威脅到澳洲賴以生存的海上貿易通道安全。

其次,美國盟友施加的壓力不可忽視。美國持續敦促澳洲提升國防開支,今年6月「香格里拉對話」後,美國戰爭部長甚至直接要求其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5%。儘管澳洲總理予以拒絕,但謝沛學認為,美國要求澳洲承擔更多防務責任的壓力始終存在,此次澳洲國防部長對中共的強硬言論,背後必然有來自美國的推動。

第三,印太區域聯盟的機會窗口已開啟。菲律賓馬可斯政府對中共南海行為的強烈反彈,為澳洲深化東南亞防務合作提供了契機。謝沛學分析:「澳洲必須抓住時機,儘可能擴大與東南亞及其它受中共擴張威脅國家的雙邊軍事合作。」2025年10月,澳洲、美國、紐西蘭和菲律賓在南海舉行多邊海上合作演習,其間發現中共船艦在附近監視。這些持續軍事壓力,進一步強化了印太地區國家抱團應對的意願。

分析:澳洲構建多層次安全合作網絡

面對中共軍事擴張,澳洲正積極構建多層次的安全合作架構。蘇紫雲將其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美國的核心作用,二是雙邊協防條約,三是AUKUS夥伴關係,四是「四邊安全對話」(包括歐洲參與),五是「五眼聯盟」(FVEY)和「五國聯防」(FPDA)。

蘇紫雲認為,傳統上澳洲與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比較表面化」,現在則要「深化」這些關係。「AUKUS加一」框架——即美英澳加日本的合作——構成了面向東北亞的同盟體系。

他說,在與美軍合作方面,美國戰爭部長海格塞斯在「香格里拉對話」上透露,美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在澳洲進行「首次中程能力系統的實彈測試」,顯示兩國軍事合作不斷深化。來自美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太平洋島國的數十名海軍和海岸警衛隊指揮官出席了悉尼海軍會議,彰顯印太地區安全合作網絡的擴展。

謝沛學的分析呼應了這一判斷。他認為,澳洲對華軍事戰略的重大轉向反映了「戰略上遠離中共,戰術上保持有限度經濟往來」的新常態。這種「安全與經濟分離」的政策取向,可能成為未來澳中關係的基本特徵。#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