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雙方領導人上周會晤後,中方已開始採購美國農產品,包括小麥和高粱。同時,中共國有企業在上海舉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舉行大豆採購簽約儀式。
中國是美國農民最大的市場,在數輪針鋒相對的關稅戰後,中共將中國龐大的農作物需求變成貿易談判籌碼,避開美國小麥和大豆,轉而選擇其它供應來源。
有限度採購與政治動機
據路透社報道,兩名美國貿易商周四(11月6日)表示,中國買家已訂購了兩批美國小麥貨物,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此類採購;一名美國行業官員表示,一批高粱貨物已從美國發往中國。
此前一天,北京周三證實已暫停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其中包括對農產品的關稅。然而,美國大豆貨物仍面臨13%的關稅。
小麥交易與大豆簽約儀式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說,這批農產品採購包括一批美國軟白小麥和一批春小麥,重約12萬公噸,定於12月裝運。
一位直接了解小麥交易、駐新加坡的糧食貿易商表示,這批採購更多的體現是中方在展示購買美國糧食的承諾,「因為美國小麥並非最便宜。因此,購買這些貨物更多是出於政治動機」。
周四,一位大陸農業商業協會負責人表示,中共國有糧食採購商中糧集團(COFCO)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期間,舉行了大豆採購簽約儀式,但未透露任何細節。
貝森特:中共將大豆當政治棋子
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在韓國會晤後,北京承諾將從美國進口更多商品,包括恢復大豆大宗訂單。
白宮表示,中方將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購買至少1,200萬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三年內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不過,北京尚未證實這些具體採購數字。
近期,市場預計美國的銷售將恢復,南美價格有所回落之際,大陸進口商購買了20批價格更便宜的巴西大豆貨物;而在此次「習特會」前,中糧集團曾購買了3批美國大豆貨物。
美國財長貝森特上周四(10月30日)向霍士財經新聞頻道表示,中共將美國大豆當作政治棋子,「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他說,東南亞其它國家也已同意額外購買1,900萬噸美國大豆。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稱,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到2021年,中方也只購買了其承諾購買的美國農產品的83%左右,顯示讓北京執行協議的難度一直存在。#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