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獲獎作家、前夜班的士司機肯特·內伯恩(Kent Nerburn)曾無償載一位即將住進臨終關懷醫院的八十多歲老奶奶繞城一晚。
內伯恩的善意始於同理心。當你執行「不期待回報」的善意,並將其視為「使命」時,你瞬間超越了「小我」的焦慮,獲得了深層的「存在意義」。內伯恩說:「或許我被放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在那個特定的時刻幫助那位女士。」這份意義感,正是擺脫內耗的核心解藥。
表面上,善舉讓受者受益,但透過給予,您作為施予者也能獲得有意義且切實的收穫。善舉的效應甚至反映在科學數據中,甚至在您的DNA中都有具體體現。
善意如何改變你的「內心世界」
善意是人性的一部份,始於同理心,即不求回報地改善他人福祉。
在2023年的一項澳洲研究中,比較了善待自己、社交、欣賞藝術和為他人行善四組活動。結果顯示,幫助他人最能讓自己獲得「幸福感」(eudaimonia)——一種深刻的目標感和成就感,其溫暖餘韻遠勝其它活動。
善舉也能滋養幸福。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連續七天每天行善的人幸福感顯著提升,且無論善待家人或陌生人,效果一致。
實驗說明,真正點亮人生價值的,不是對自我的滿足,而是為他人創造價值的那一瞬間。
善行如何重塑你的「身體DNA」
善舉不僅影響情緒,它還影響一個人的DNA,塑造免疫系統的運作方式。
加州大學(UCLA)的一組科學家,探究了善待他人是否會在基因層面改變我們的身體狀況。
研究人員將成年人隨機分成三組,為期四周:一組為特定的人做出善舉,另一組為自己做出善舉,最後一組則進行一項中性活動作為對照。
在研究開始和結束時,參與者提供了血液樣本。科學家們尋找與炎症和壓力相關的一組基因的變化。這些基因過度活躍時,會增加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為他人做出善舉的那組人的免疫細胞基因活性表現出最大的健康變化。血液樣本顯示,與炎症和壓力相關的基因表達降低。
所以,行善不只是心理療癒,它在基因層面啟動了你身體的「抗炎與自愈」模式。
善意的「漣漪效應」
數據顯示,單個善舉的傳播範圍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廣。
賓夕凡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研究證實了善意的傳染性。在對照實驗中,目睹他人幫助他人的參與者,之後幫助陌生人的可能性會高出26%。
社會科學家詹姆斯·福勒(James Fowler)和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進行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表明慷慨行為在社交網絡中的傳播。他們的研究發表在頂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慷慨解囊時,會激勵其他人也慷慨解囊,從而形成一連串的善舉。
他們發現,當一個人無私奉獻時,會激勵他們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也更加慷慨。這種漣漪效應會持續到第三層,像波浪一樣在人際網絡中傳播。
培養善意:兩種可以實踐的科學方法
善意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透過有意識的練習來培養。科學研究與專家建議都證實,我們可以透過特定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更樂於助人。
練習一:正念冥想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為此提供了有力證據。研究人員招募志願者,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為期八周的正念訓練,另一組則為對照組。
實驗結束時,參與者被安排在一個候診室中,並被告知正在等待一項無關的任務。這時,一位拄著枴杖、表情痛苦的演員走了進來。她靠近椅子時停下,隨後看著手機嘆了口氣,並疲憊地靠在牆上。
結果極具啟發性:接受過正念訓練的組中,有50%的人主動讓出了座位;而在對照組中,只有15%的人這樣做。研究作者指出:「冥想的效果非常顯著——它讓參與者採取行動減輕他人痛苦的機率提高了5倍以上。」
練習二:體驗敬畏之心
培養善意的另一種方式,是感受自己與「超越自我的偉大事物」之間的連結,例如體驗「敬畏之心」。
2015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中,一組參與者被要求凝視高大的桉樹一分鐘;另一組則凝視一座現代科學建築。結果發現,凝視樹木(體驗敬畏)的參與者,後續表現出更強的助人意願,並且自我重要感也較低。
實踐策略:將善意變成日常習慣
要將善意變為日常習慣,專家提供了兩種實踐策略:
利他評估法:在行動前,先問自己:「這件善舉帶給他人的意義,是否大於給我帶來的不便?」如果是,就去做。
情境公式法:建立一個「當X發生時,我就做Y」的具體公式。例如:「當我看到地上有垃圾時,我就會撿起來。」
善舉一開始需要刻意努力,但最終會成為自動的習慣。抓住每天行善的時機,長遠來看,這將使你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簡介:馬凱·阿爾伯特(Makai Allbert) 是一位健康作家,擁有生物醫學科學學士與人文碩士學位。他曾在馬利蘭大學從事生物醫學研究,與NASA合作數據分析專案,並曾任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他致力於撰寫深度研究的健康新聞。
原文「How Kindness Can Enhance Your Life—And Your Gen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